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3 13:44:17

文档简介

痛于心,壮于行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以精炼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勿忘国耻、
发奋图强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痛于心: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感受国人之痛心;
2、激于情:结合资料,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壮于行:将感悟付诸实践,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感受国人之痛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将感悟付诸实践,激发爱国之情。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走进历史,回顾辉煌
(一)朗读导入
教师出示文段,师生共同朗读,导入课堂
(二)教师设问
1.世界的某个角落在哪里?
2.这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课文里是如果概括的?
3.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梦?
(三)学生总结
世界的某个角落指的就是中国的北京,课文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圆
明园的辉煌。
板块二:铭记历史,激励强国
(一)身临其境,感受“侵略”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请学生朗读,找出让你印象深刻的字词。
预设:1860
年、侵入、闯进、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
销毁、三千、连烧、三天、笼罩、一片、灰烬......
(二)词语归类,身临其境
预设:(1)数字:1860
年、三千、三天、一片
(2)动作:侵入、闯进、掠走、破坏、毁掉、销毁、连烧、笼罩
(三)时光穿梭,直击人心
1.出示英国记者记录片段
同学们,看到这个片段后,你脑海里还出现哪些画面,让我们将
它写下来。
2.课堂练笔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观看视频,深入人心
雨果的这段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于世界的地
位,更让我们看到了两个野蛮者的行径让世人皆为痛恨。
(五)题目点睛,铭记历史
设问: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
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板块三:勿忘历史,奋发向上
(一)时代疮伤,发人深思
1.教师出示闻一多《七子之歌》,对比《圆明园的毁灭》
2.请学生模仿《七子之歌》,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替圆明园写几句话,抒发圆明园对侵略者的控诉。
(二)国富民强,奋发向上
如今祖国已经繁荣富强,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今时不复
往日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东方,唤起学生浓浓的爱国情、壮国行。
四、作业设计
完善课堂的小练笔,如果你是圆明园,你想告诉世人什么呢?一段辉煌
一生叹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辉煌是课文浓墨重彩的华章,以昔日辉煌为切入,于对比中实现情感感悟。
教学目标
结合相关资料,抓关键词句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激发学生爱国情;
领悟课文表达特点,发现文章结构上详略、对比的表达方式;
通过朗读表现课文情感,积累精彩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课文表达特点,发现文章结构上详略、对比的表达方式。
难点:结合相关资料,抓关键词句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激发学生爱国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关照课题,初识圆明园
视频导入,初识圆明园
展示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播放圆明园复原影像资料
借助课题,推测文章内容
从题目看文章会写什么?
文章除了毁灭,还写了什么?
预设:据生回答提炼板书——巧妙布局、宏伟建筑、珍贵的物
进一步提炼——毁灭、辉煌
认读积累重点词汇,理清脉络。
说一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书写毁灭与辉煌?
预设:梳理文章脉络(毁灭—辉煌—毁灭)
4.整体观照,自主质疑。
师:(出示文章脉络框架)看看题目和内容,你发现有什么矛盾吗?
预设: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写“辉煌”?
板块二:聚焦“辉煌”,叹赏圆明园
抓重点词发现布局之巧妙
1.哪个词语让你特别感受到了圆明园布局的巧妙?预设:“众星拱月”
2.展示圆明园复原图纸,直观感受“众星拱月”布局
3.朗读入文,理解“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抓关联词体会建筑之宏伟
1.圈一圈,课文例举了圆明园里有哪些建筑?
2.找一找,体会叙述的有序。
(1)作者例举了众多景观,文中用了哪些关联词有条理地连接在一起?
预设:用了“有……也有……”“……都是……如……还有……如……”
“不仅有……还有……”
小结:关联词妙用——展现相似整齐且富有变化的句子,令叙述更有
条理
3.连一连,发现对举的巧妙。
(1)出示关联词和打乱顺序的各种景观。
(2)每组关联词连接景观之间有何规律?
(预设:关联词所连接景观特征都是两两相对,一大一小,一闹一静,一
模仿一创新,一民族一世界)
(3)小结,回扣总起句。
这种表达方式称之“对举”,两两列举,互相对应衬托。
读好停连感受文物之珍贵
哪些词语让你深刻体会到圆明园文物的珍贵?
预设:“上自……下至”这两词抓得好,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板块三:言语实践,摹写圆明园
(一)筛选信息,仿写句式。
根据课前搜集文物资料,仿照课文第三段具体介绍圆明园文物,注意
使用关联词和“对举”的表达方式。
作业设计
备注:
(二)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运用关联词仿写第三自然的,介绍圆明园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