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节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设愉悦的学练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通过改变教学策略牢固树立了学生“健康第一、终身锻炼”意识。
二、教材、学情分析
篮球是一项对学生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体育活动。篮球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它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练习。本课是以篮球为主线,通过传接球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发展灵敏性、下肢力量等身体素质。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提高体育锻炼兴趣,发展综合素质。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共40人。学生篮球技术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从而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乐于尝试,激发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活动,引导他们通过“玩中学、学中练”,在自学自悟、主动探究中掌握篮球传接球的正确动作要领及多种练习方法,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篮球活动的良好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知目标:通过原地传接球练习明确动作概念,促进相应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形式的变化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2、技能目标:通过持续传接球及运球接力游戏练习,重点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增强学生心肺功能。(教学难点)
3、情感目标:了解篮球运动学习的特点,特别是恒心和毅力的巨大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组织
1、采用有趣的游戏引入本课,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更好地掌握供传接球技术奠定基础。
2、采用游戏、比赛等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五、教学特点
“教”法:运用讲解示范法、启示引导法、鼓励表扬法等,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现有场地器材和自身实际情况,发挥各人有自主能动性,努力寻找通过篮球传接球来发展学生耐力素质的教学方法。
“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管理、小组合作练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演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获得成功。
六、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
准备运动和游戏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运球接力赛
放松与评价
课时教案
高一年级
任课教师:
学习
目标
1、80%的学生基本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动作技术
2、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场
地
器
材
篮球场
学习
内容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篮球运球接力赛
雪糕桶40个
篮球11个
音乐播放器1台
重点
难点
重点:传球翻腕、抖指,接球时迎球、缓冲。
难点:传接球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顺序
课堂常规
准备运动和游戏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运球接力赛
放松与评价
顺
序
时
间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与热身
4分钟
积极迅速投入课堂,身体力行参与练习。
激发兴趣,接受认同、服从、主动积极认真、自觉配合参与。
体育委员整队。
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
球操热身:
①双手拔球
②左右拉球
③持球胯步
④正抛背接、转身接球
⑤持球侧滑步
⑥持球挺身跳
1、提前准备场地。
2、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3、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提出练习要求。
4、巡回指导。
5、注意安全问题。
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要求:快静齐
进行徒手操热身练习
激发运动兴趣
3分钟
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发展学生灵敏,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游戏:传递球接力
A:头、胯上下传递球
B:接地滚球接力
(要求从右边返回,避免碰撞)
组织:每组五人,分八组练习
教法与步骤:
1、提出要求:教师讲解时学生不得拍球
2、讲解规则和示范;
3、组织游戏
(1)简单活动身体。
(2)合理分组、实时跟踪、语言提示。
游戏队形:八列纵队
1、进行简单的关节练习
2、学练法与步骤:
①观察教师示范、清楚游戏规则。
②积极参与,团结合作。
③遵守游戏规则。
探究学习
24分钟
1、明确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正确概念,理解传接球接移动的练习方法。
2、提高胸前传接球的技术;促进学生的协调性与灵敏性的发展。
3、通过传接球耐力素质练习来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
4、集体配合的小组练习,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5、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培养学生篮球兴趣。
双手胸前传接球接移动:
①双手胸前传接球接移动
方法:(如图)
B同学传球给A同学后迅速跑到A同学后面,A同学接到球传给C同学后迅速跑到队尾即D
同学身后,如此类推进行练习。
②三角形移动传接球
(2′30"内传球最多的小组胜)
方法:(如图)
五人一组,三角形站位。持球人以传球开始游戏。
“
”为跑动路
线。“
”为传球线路。
教法与步骤:
一、练习①
指导:
1、师生示范练习。
2、讲述耐力素质的重要性。
3、巡回辅导,个别纠正;激励信心,坚持完成。
4、观察学生练习,实时根据各小组耐力水平差异调整传球距离,实现分层教学。
5、教师用音乐指挥学生练习。
步骤:
1、第一次练习以体会、适应为主。
2、第二次练习以有效完成、坚持为主。
二、练习②
指导:
1、教师讲解示范。
2、提出练习要求。
3、组织分组与练习。
4、运用语言提示(以鼓励学生勇猛顽强、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为主)。
步骤:
1、诱导创新:技术掌握较好的小组传球后增加后转身、滑步等步法练习。
2、循序增加练习时间:第一次以体会技术为主;第二次以创新和持续练习为主。
一、双手胸前传接球接移动练习(根据男女生力量有所区别,传球距离女生是3--4米,男生是4--5米)
1、组织:
①五人一球,男女各四组。
②各小组分区域练习。
2、学、练步骤:
①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理解方法与重点。
②五人合作练习(小组长组织练习)。
③力求克服身体疲劳,坚持完成练习。
重点:持续的、准确传球。
难点:接与传的协调配合。
二、三角形移动传接球
1、组织:(八小组如图)
2、学、练步骤:
①观察教师示范、清楚练习要求。
②小组长组织练习(依次进行)。
要求:认真负责,积极进取。动作连贯,力求自主创新。
体验提高
4分钟
1、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2、在练习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及学习兴趣。
二、运球接力赛
方法:男女各分为4组,距离为15米,老师发令后,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在运球跑出,绕过标志桶后往回跑,交球至下一同学,直至跑完,
最快完成的一组为胜。
1、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激发兴趣。
2、指导学生开展分组活动,巡回指导、评价、鼓励。
3、适时参与练习,讲评学练情况。
4、强调注意安全。
5、提出思考问题。
1、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2、积极参与竞赛,相互配合。
3、认真思考问题,各抒己见。
(雪糕桶)
(距离15米)
调整评价
5分钟
2、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动作自然,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3、客观评价,身心合一。
1、集体放松。
2、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
1、集体讲评,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2、整理放松练习。
3、布置回收器材。
4、师生再见。
1、学生集合队伍,自我评价。
2、学生能积极进行放松。
3、放松、调整呼吸。
4、师生再见。
预计负荷指标
平均心率:135次/分
练习密度:50%左右
强度指数:1.5左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