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2022学年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 生物(五)(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1-2022学年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 生物(五)(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06:5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
生物(五)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细胞分化表现的是
A.基因重组
B.mRNA种类变化
C.蛋白质变化
D.细胞结构变化
2.下列有关溶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一层单位膜包被形成的小泡
B.内含多种高尔基体合成的水解酶
C.分布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细胞中
D.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自身产生的碎渣
3.人类活动正在造成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模型分析指出,逆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是可能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
B.
生物多样性下降对缓和气候变化无影响
C.
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特性绝不会同其他任何生物重复
D.
野生生物还有很多潜在价值有待人类发掘和保护
4.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胡克用原始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看到的是死细胞的壁
B.菲尔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C.“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体现了生物的统一性
D.病毒的发现为细胞学说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依据
5.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6种不同的分子
B.分泌物中新冠病毒的增殖可以不依赖于宿主细胞
C.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个体内已经存在与新冠病毒相匹配的抗体
D.目前检测是否感染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
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
B.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均为不遗传变异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均为可遗传变异
D.不遗传变异均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7.长期使用杀虫剂会显著造成抗药性害虫增加。下列关于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的变异性是害虫朝着抗药性进化的前提
B.所有害虫的抗药性基因构成了该生物的基因库
C.个体间的相互交配繁殖与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无关
D.抗药性害虫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基因朝着抗药性增强方向突变
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高度分化的细胞能执行特定的功能,同时保留了分裂增殖的能力
B.由于细胞增殖、衰老、凋亡,高等动物肠道上皮细胞可每24~48h更新一次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机体内癌变细胞能在组织间自由移动,正常细胞则不能移动
9.如下图所示,APC基因变异将引起肠上皮息肉,经过进一步积累多个基因变异将演变成直肠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PC基因与细胞周期有关
B.图中多个基因的变异是引发肠道癌症的原因之一
C.向肠癌细胞导入一定量APC蛋白可能控制其过度增殖
D.肿瘤抑制基因APC活性丧失,引起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细胞容易扩散转移
10.水稻种群中存在非常典型的自毒现象。当稻苗种群密度较大时早稻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肉桂酸对早稻的幼苗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羟基肉桂酸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
B.对羟基肉桂酸对于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对羟基肉桂酸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
D.水稻的这种自毒现象使种群趋向于集群分布
11.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超净台内接种时需打开过滤风,但不能打开紫外灯
B.对试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不能用脱脂棉制成的棉塞塞住管口
C.若要在平板上进行五个区域的划线分离接种,则接种环共需灼烧六次
D.配制完成的尿素固体培养基,还需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
12.如图为人体膝反射示意图,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为伸肌和肌梭
B.涉及4个神经元,属于四元反射弧
C.反射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兴奋
D.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13.如图为某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部分碳原子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一定有还原氢的产生
B.过程①只需一种酶参与
C.过程②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D.过程②一定有ATP的生成
14.如图为Na+、K+经载体蛋白M进行跨膜转运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贯穿于脂双层但不能够形变
B.M只具备物质运输功能,其功能具有专一性
C.M发挥作用可使膜两侧Na+、K+维持一定浓度差
D.抑制细胞呼吸不影响Na+、K+的转运速率
1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下图是格里菲斯进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甲实验)和艾弗里进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乙实验)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实验
乙实验
A.从组①存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R型菌而无S型菌
B.从组②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C.组③中的S型菌和R型菌基因组中的碱基序列大多相同
D.组④证明DNA彻底水解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16.切除狗的胰腺,狗会出现尿糖等糖尿病症状。将狗的胰腺取出制备提取液,注射给胰腺受损的糖尿病狗,糖尿病狗的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将狗胰腺管结扎,使胰腺萎缩但保持胰岛功能正常,制备萎缩胰腺的提取液注射给胰腺受损的糖尿病狗,糖尿病症状明显缓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切除胰腺的狗出现尿糖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肾过滤液中葡萄糖重吸收功能明显减弱
B.胰岛中包含α和β两种胰岛细胞,它们分别分泌血糖调节相关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C.狗胰腺提取液不能改善糖尿病狗症状可能是因为其分泌的胰液中的酶降解了胰岛素
D.给某糖尿病狗注射萎缩胰腺提取液,症状未明显改善可能是因为病狗的胰岛素受体缺陷
17.水稻根系发育直接影响水稻生产,下图是水稻根系发育过程中两种激素对侧根发育的影响,其中SHY2基因会提高细胞分裂素合成相关基因IPT5的表达,生长素通过促进SHY2蛋白降解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并调控CKX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分裂素的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箭头表示箭尾的因子对箭头的因子有促进作用
B.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水稻侧根的形成
C.生长素通过基因表达的调控促进侧根的发育
D.生长素对于水稻侧根的发育是必需的,而细胞分裂素则无影响
18.下列关于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量和生物量的比值,恒温动物要显著小于变温动物
B.植物和植食动物的天敌数量均减少时,植食动物的数量可能增加
C.由于能量每流动一次就会损失一大半,因此高营养级的生物量均少于低营养级的生物量
D.某营养级生物的生物量小于摄入有机物量的原因是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耗散了
19.为了提高防治长爪沙鼠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实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定期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个体迁入和迁出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投放灭鼠剂,其会沿着食物链积累和浓缩,引起生物放大现象
B.据图分析,7月份实验区和对照区长爪沙鼠的种群数量基本相同
C.标志重捕法调查长爪沙鼠数量时,若有标记的沙鼠部分被捕食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小
D.与对照区相比,实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延迟,出生率总体水平下降
20.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四种不同液体,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营养不良、甲到乙过程受阻等均可引起组织水肿
B.丁可为淋巴细胞内液,与淋巴液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C.与丙相比,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但氧气含量通常较低
D.甲、乙、丙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是人体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21.下图表示大肠杆菌在缺乏乳糖和有乳糖的培养基中相关基因表达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推测,半乳糖苷酶、渗入酶和乙酰基转化酶与乳糖合成相关
B.阻抑物阻止RNA聚合酶和操纵基因的结合从而抑制调节基因的转录
C.图乙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需在细胞核中加工为成熟的mRNA才能到细胞质中进行翻译
D.lacZ、lacY和lacA基因表达的结果会通过负反馈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22.右图是甲、乙两种群的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N表示种群数量,dN/dt表示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数量。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食物是影响甲、乙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B.甲、乙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导致乙种群被淘汰
C.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始终处于稳定型
D.乙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蒂增长
23.下图是有关腺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病毒(RNA病毒)疫苗的制作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腺病毒穿梭载体构建重组质粒
B.转基因腺病毒所携带的蛋白质不是该疫苗的有效成分
C.转基因腺病毒能在人体宿主细胞内存活
D.多次注射疫苗可有效增加人体内相应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24.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1个性原细胞(DNA全部P均被32P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连续进行了两次胞质分裂后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B.该细胞内含32P的染色体和不含32P的染色体各为2条
C.图中两条染色体上分别含基因B和b是同源染色体片段互换导致的
D.该细胞出现染色体异常是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25.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甲、乙两种病在正常女性人群中携带者均占1/3;其中I1体细胞中最多含2个致病基因,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II8体细胞可同时含有2个甲病基因和2个乙病基因
B.III10和人群中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16
C.II6与III1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且可能都携带着来自I2的甲病基因
D.若II5和II6生一个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的乙病小孩,可能II6在MⅡ出现异常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7分)下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碳循环失衡会引起温室效应,其失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有机体中的有机物质属于能量流动中_____________(部分)的能量,与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几个去路相比,图中没有表示的能量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能量和物质输入大于输出,_____________增加,群落处于演替状态,当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其净初级生产量
(大于/小于/等于)0。生态系统的平衡主要依靠____________调节方式。
(4)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态工程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既发挥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又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7.(8分)科研人员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按一定比例组合的红光和蓝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叶绿素含量
(mg·g-1)
类胡萝卜素含量
(mg·g-1)
气孔导度
(m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白光
2.03
0.22
164.67
276.67
5.30
红光
2.73
0.29
142.33
359.67
4.26
蓝光
1.73
0.17
222.00
326.67
7.28
红蓝组合光Ⅰ
(红∶蓝=1∶1)
2.47
0.25
263.33
268.00
7.71
红蓝组合光Ⅱ
(红∶蓝=3∶1)
2.82
0.32
230.00
224.67
9.95
(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与用80%丙酮浸泡叶片相比,用80%丙酮研磨提取色素效果好。实验中丙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研磨提取液色素含量高的原因是研磨能迅速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膜,利于色素溶解与提取。进行色素含量测定时,可根据不同色素的____________选用不同波长的光,用光电比色测光密度值,然后通过计算获得。
(3)红蓝组合光Ⅱ的胞间CO2浓度比红蓝组合光Ⅰ低的原因是气孔导度低,进入叶片的CO2少,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净光合速率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的量表示。单一红光净光合速率低的主要限制因素____________(“是”或“不是”)气孔导度低。经过测定发现,与蓝光相比,红光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淀粉粒含量高,请分析红光下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0分)某昆虫的红眼与朱红眼、有眼与无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存在某种基因型纯合致死现象。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如下的杂交实验:一只无眼雄性个体和多只红眼雌性个体自由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红眼雄︰朱红眼雄=4︰3︰1;让F1
雌雄性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红眼
朱红眼
无眼
雄性个体
84/251
12/251
28/251
雌性个体
93/251
3/251
31/25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与朱红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
(3)F2中无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用测交的方法来验证F2中无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让F2中无眼雄性个体与F2中某杂合的朱红眼雌性个体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29.(15分)回答下列(一)(二)两小题
(一)请回答耐高温枯草杆菌选育及α-淀粉酶生产的有关问题。
(1)取样时,为了更容易筛选、分离到高产α-淀粉酶的枯草杆菌,一般不考虑从_______(A.米粉厂B.面粉厂C.食堂淘米池D.榨油作坊)附近提取土壤样本。
(2)土样处理:取采得土样1g,放入盛有__________的锥形瓶中,充分振荡,获得10-2的土壤悬液。将菌悬液放入90℃恒温水浴锅中,水浴20min。90℃恒温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另取试管5支,将10-2土壤悬液依次稀释获得10-4、10-5、10-6、10-7浓度梯度的土壤悬液。
(3)培养基:LB
淀粉固体和
LB
淀粉液体培养基(成分:蛋白胨1%、牛肉膏0.3%、NaCl0.5%、可溶性淀粉0.2%)
(4)筛选、鉴定与扩增:各取不同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涂布于LB淀粉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小时,一定处理后观察,挑取平板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单菌落,根据菌落特征等鉴定,确定为枯草杆菌,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振摇培养。
(5)酶活力测定:取适量扩增后的菌悬液,离心5
min,得上清液为粗酶液。利用比色法测定酶活力时,向一定浓度可溶性淀粉溶液加一定量的酶液,保温5
min后终止反应,加碘液显色后在620
nm
处测__________,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测定。
(6)固定化:将α-淀粉酶液与海藻酸钠混匀,滴到氯化钙溶液中,形成球状固定化酶胶粒,提高了酶催化的稳定性,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了成本,在优化此固定化处理工艺时除温度、PH、处理时间等环境因素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填一点即可)。
(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每年水稻因鳞翅目害虫而造成的损失就达1000
万吨,请回答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
(1)化学农药对水稻防治病虫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药的残毒、环境污染以及害虫__________等问题日益突出,因而选育抗虫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Bt毒蛋白基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可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______________,然后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载体。重组载体中除含有目的基因,还有bar(抗除草剂基因)等标记基因,以便于筛选。
(3)农杆菌介导法是目前水稻转基因的常用方法。用农杆菌侵染液进行转化后,进行脱菌处理时应注意培养基中所添加的_______________;经脱菌处理的外植体可接种在含有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外植体。最终获得的试管苗可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以从分子水平方法判断抗虫基因是否转录和翻译。
(4)上述获得的抗虫水稻后代往往会出现性状分离,可经__________进行快速繁殖,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也可经__________培养,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植株。
30.(10分)已知RNA病毒GPMV是家禽的致死性病毒,感染过ND病毒痊愈后的来航鸡对GPMV病毒具有免疫力。为研究接种灭活ND病毒的来航鸡对GPMV病毒的免疫力。请根据以下提供材料与用具,以来航鸡体内的抗体水平和病毒含量等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来航鸡若干、灭活的ND病毒油佐剂、油佐剂、GPMV稀释液、注射器、滴管。?
(要求与说明:注射灭活ND病毒油佐剂和给鸡鼻孔滴定GPMV稀释液的具体操作过程不做要求,血清中抗体和病毒含量的具体检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一)实验思路:
(1)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来航鸡若干,均分为A、B、C、D4组,A、B组注射等量灭活的ND病毒油佐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B、C、D来航鸡隔离饲养,定期检测血清中的抗ND抗体含量,并记录。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滴管给B、C组的鼻孔滴加适量且等量的GPMV稀释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鸡的死亡率,并记录。
(5)统计并分析所得的数据。
(二)分析讨论
(1)GPMV病毒侵染鸡细胞时,其外层脂类膜与___________________使病毒内的RNA和蛋白质进入宿主细胞内。GPMV病毒能感染鸡,而不会感染人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种GPMV病毒的方式选用鼻孔点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该病毒在家禽中的传播,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饲养的方法。
(3)给来航鸡接种灭活的ND病毒能产生对GPMV病毒的免疫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检测病鸡的粪便中是否携带GPMV病毒,可选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
(5)实验所用的GPMV病毒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
生物(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B
D
B
B
A
D
D
D
D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D
B
D
C
D
D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每空1分,共7分)
(1)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森林面积减少,CO2进入大气的量比从大气进入群落的多
(2)未利用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3)生物量
大于
负反馈
(4)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27.(8分,每空1分)
(1)光质及不同波长光的组合类型
(2)溶解、提取色素
细胞膜和叶绿体
吸收光谱
(3)光合速率高,消耗CO2多
(4)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
不是
红光抑制了光合产物淀粉从叶片中输出,而光合产物淀粉粒的过量积累限制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
28.(10分,每空1分)
(1)伴X染色体遗传
F1中该昆虫的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BBXAXA、BBXAXa
5/6
(3)bbXAXA
:
bbXAXa=21
:
10
不能
bbXaY个体致死
(4)遗传图解(3分)
29.(15分,每空1分)
(一)
(1)D
(2)99mL无菌水
杀死不耐高温的微生物(或筛选耐高温的微生物)
(4)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
(5)光密度值
等量的淀粉溶液加等量失活的酶液,水浴后加碘显色
(6)酶的多次反复利用
淀粉酶浓度、固定化酶胶粒大小
(二)
(1)抗药性
(2)含Bt毒蛋白基因的DNA片段和载体
(3)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
除草剂
含特异性标记的探针
(4)组织培养
花药离体
30.(10分,每空1分)
(一)实验思路:
(1)C、D注射等量油佐剂
(3)当A、B血清中的抗ND抗体含量达到一定值时
(4)每隔一段时间,检测每组来航鸡血清中抗ND抗体含量、GPMV病毒含量
(二)分析讨论
(1)鸡细胞膜融合
人类细胞的细胞膜上无GPMV病毒相应的受体
(2)GPMV病毒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病毒
隔离
(3)ND病毒和GPMV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由灭活的病毒诱导产生的抗体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GPMV病毒具有免疫力
(4)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5)鸡胚培养基
1
/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