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9 09: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柳宗元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贞元十七年,柳宗元因不满当时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萌发了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但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 ,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在湖南和广东的交界处,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
写作背景:
《永州八记》与《小石潭记》
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
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诗意的语言
失意的人生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吴均)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
弄扁舟:
隐逸于自然、江湖中。
樊笼:
官场,也指世俗社会。
“仕 不 得 志” 便 纵 情 山 水
读一读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参考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学法参考: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不离文,词不离句。
注意六点:
( 1)保留(2)增补(3)省略
(4)替换 (5)调整(6)变通
译一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竹林
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
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
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走过去),看见下
面有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
近岸的地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
、嵁、岩等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
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清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皆:都
若:好像
似:好像
相:一同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
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一同欢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环合:围绕
寂寥:寂静寥落
凄:使……凄
寒:使……寒(形容词使动用法)
邃:深远
以:因为
其:这里
境:环境
乃:就
记:题字
之:代指小石潭
而:承接关系
去:离开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禁)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 ,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
恕己 ,一个叫奉壹。
跟随
一、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贞元十七年,柳宗元因不满当时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萌发了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但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 ,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在湖南和广东的交界处,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
写作背景:
《永州八记》与《小石潭记》
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
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
三、内容理解
1.本文是一片山水游记,概括文中每段写了些什么?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第一段记叙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并描写小潭和周围景色。(潭、树、蔓)
第二段描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描写潭西南方的小溪。
第四 段描写潭上气氛和抒发作者感情。
第五段后记,记叙同游者。
2、课文前三段记叙、描写部分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发现小石潭经过
小潭和周围景色。
2、潭中游鱼。
3、小溪。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全石以为底(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点)
点面结合
皆若空游无所依。
侧面描写水清
佁然不动(静)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动)
动静结合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运用比喻修辞
3、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悲凉凄苦的心情,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寓情于景)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中心
   本文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致,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的心境。
诗意的语言
失意的人生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吴均)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
弄扁舟:
隐逸于自然、江湖中。
樊笼:
官场,也指世俗社会。
“仕 不 得 志” 便 纵 情 山 水
五、字词小结
(一)一词多义
② 如鸣佩环
四面竹树环合
③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作为
成为
玉环,名词
环绕,动词
表修饰
表承接
①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④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大约,副词
可以,动词
⑤ 隶而从者
世隶耕
⑥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⑦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跟随
属于
清澈
凄清
表承接,而
介词,因为。
⑧ 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形容词,长短不一
动词,交错
(二)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
小生
以为
古,离开;今,前往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古,以……为,把……当作
今: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⑴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⑵形容词意动用法
⑶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像狗牙齿那样)
(使……凄 ,使……寒)
(以……为乐)
心乐之
从小丘西行:
潭西南而望:
(向西)
(向西南)
⑵省略句
例句: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
“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
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四)特殊句式
⑴倒装句
“全石”为宾语,正确顺序“以全石为底”。
你最喜欢文中哪个四字短语?以“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的句式加以品析。
如:“如鸣佩环”用得美,美在它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
伐竹取道——点明了小石潭人迹罕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小石潭的极幽、极佳的景致。
佁然不动——写出鱼儿的静态。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出潭中鱼的欢快嬉戏。
斗折蛇行——写出溪流形状的曲折。
明灭可见——写出溪流情态时隐时现。
犬牙差互——写出小溪两岸的高低不平。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说一说
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看谁背得快
比一比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
景物的古代诗文?
《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找一找
学以致用
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同学们,相信你们也曾经在山水中流连忘返,那么,就用你手中的笔描绘那些美景,记下那些属于你的独特感受吧!可请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2、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其他几篇与本文有什么异同,读一读,背一背,议一议,比一比。




发现小石潭及
景物(全貌)
游鱼
岸势:
环境
潭水
卷石
树蔓(潭上景物)
发现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侧面描写水清澈:
皆若空游无所依。
动静结合
静:
动: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比喻
潭上景物:
感受:抑郁忧伤
移情
于物
同游人:
六个人
描写了小
石潭景物
的幽美和
静穆,抒
发了作者
被贬官后
的抑郁忧
伤的感情。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