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新乡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2 08:3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乡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




(时间90分钟
总分为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yu),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2.“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胳、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材料反映的这一思想流派的核心主张是(

A.以法治国
B.克己复礼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3.有学者提出:“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不安定的战国时代,他在游说中向各国君主提出的治国方略,极具雄辩力量和理想色彩(但)仍一味大谈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几乎得不到任何当权者的响应。”这里的“他”应该是指(

A.庄子
B.墨子
C.韩非
D.孟子
4.孟子与荀子在对人性问题上都有各自的看法,他们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

A.观点相同,说法有异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C.观点不同,目的不同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5.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逍遥无为
C.事物自相矛盾
D.事异则备变
6.有一种思想,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准则,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这种思想是(

A.孔孟儒学
B.法家学说
C.董仲舒新儒学
D.宋明理学
7.下列属于董仲舒思想主张的是(

①“君权神授”
②“春秋大一统”
③“天人合一”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8.秦汉时期,统治者分别实行过三种治理国家与社会的不同模式①“道家模式”
②“法家模式”
③“儒家模式”。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9.汉景帝于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下诏说:“帝王大兴土木,一定伤农;帝王追求衣着奢靡,一定伤民。这样必然导致百姓饥寒交迫,饥寒交迫将会使人胡作非为。”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10.据了解,近来三年我国都可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其中2013年4月26日,我国可见月偏食;2014年10月8日和2015年4月4日,我国连续两年可见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1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②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③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④束缚了思想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
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13.程朱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吸取其
A.唯物思想
B.性善理论
C.伦理道德
D.仁政思想
14.与朱熹理学同时,还存在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等学派。以下主张属于陆九渊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15.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衰落
B.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儒学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影响
16.大胆批评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17.风吹幡动,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人的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此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有(

①朱熹
②王守仁
③普罗塔戈拉
④苏格拉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19.“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思想观点属于(

A.孔子学说
B.宋明理学
C.智者学派
D.启蒙思想
20.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
③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
④“知识就是美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在《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A.民贵君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其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催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欧洲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D.有利于宗教改革的进行
23.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2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①强调人性
②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
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④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25.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他应该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26.原始积累、民族国家、人文主义、因信称义,上述概念产生于哪一时代(

A.11-12世纪
B.13-14世纪
C.15-16世纪
D.17-18世纪
27.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反映
28.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想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最应该阅读的著作是(

A.《论法的精神》
B.《九十五条论纲》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29.世所公认:“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十八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哪句话最能表达这种观点(

A.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
B.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思想
C.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
D.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
30.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
B.《纯粹理性批判》
C.《权利法案》
D.《社会契约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个题目,满分40分。第31题14分,第31题14分,第3题12分,)
31.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分析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材料三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6分)
32.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材料二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4分)
(3)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
(4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4分)
33.百家争鸣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材料二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职,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
材料四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由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问题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哪几位思想家?(4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时代背里,请指出这些思想家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4分)
(3)你认为哪一思想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说明理由。(4分)
高二历史答案
1、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D
B
D
D
A
D
B
C
A
B
C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D
C
D
B
A
B
D
A
C
D
C
D
A
2、非选择题
31.(1)美德即知识。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4分)
(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4分)
(3)设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高度: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6分)
32.(1)共同思想:民本(爱民)思想。(2分)
(2)主张: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
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4分)
(3)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4)标准:百姓的忧乐。
原因:明清之际社会动荡;专制主义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理学走向极端。(4分)
33.(1)孔子、孟子、韩非、老子。(4分)
(2)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或治理社会或乱世求治(其它表述也可)。(4分)
(3)观点鲜明,能列举2个理由,且观点与史实一致。
如,依据材料一、二,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提倡“仁”和“礼”。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仁政”主张,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实现长治久安。汉武帝以后,历经董仲舒等人改造和汉武帝的推崇,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依据材料三,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重视法治和追崇功利的思想,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激发活力,并为统治者欢迎,其提倡中央集权思想,并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效仿;当然,也不能忽视其提倡的专断和峻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依据材料四,老子主张“无为”,在政治实践中,有利于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缓解社会矛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合回答也可。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融合了很多学派;汉武帝虽然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其执政原则却是“儒表法里”;也正是自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