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标
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方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学生刚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纸笔计算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相对照,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时,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纸笔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
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难点: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故事互动
引入新课;温故知新
讲授新课;例题讲解
熟能生巧;典例精练
基础巩固;小组合作
探究真知;
灵活运用
能力提高。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故事互动
引入新课】
目的:
从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第二环节
【温故旧知
讲授新课】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计算器吗?
计算器的面板如何构造的?
目的:
此处设置是让学生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并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环节
【例题讲解
熟能生巧】
例1
:用计算器计算
目的:
此处设置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计算器时的按键顺序,能用计算器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第四环节
【典例精练
基础巩固】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目的:
此处设置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推理、交流等能力大有好处,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五环节
【小组合作
探究真知】
例2
: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厘米.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整数,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要求:1.工具:饮料罐、刻度尺、
计算器
2.分组:以组为单位,组内交流研讨
3.明确分工:组长负责分工,明确计算器操作人员、记录员、汇报员
4.汇报员负责汇报
目的:
此处设置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利用数学、计算器实实在在的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六环节
【灵活运用
能力拔高】
步骤:
1.任选1,2,3,4,5,6,7,8,9中的一个数
2.将这个数字乘以9
3.将上面的结果乘以12
345
679
多选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你的理由。
目的:
再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