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
4.16《火山喷发》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4.16《火山喷发》
单元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火山喷发》是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地球和地表》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课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火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了本课要探究的内容,提示学生搜集资料并准备铁盘、土豆泥、番茄酱、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等材料,为课堂探究火山成因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活动的资料。通过交流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探究火山成因打下基础。活动二: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并通过资料卡,丰富学生对火山成因的认识。活动三:了解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科书图示了火山喷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火山喷发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活动指向:现在,许多火山成了著名的风景区,搜集有关资料,制作一份《火山旅游手抄报》吧!让学生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
学习目标
1.知道地壳运动是引发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原因。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简单器材做模拟火山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火山成因的结论,并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探究火山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4.意识到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
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两面性
难点
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和合理应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火山喷发吗?你们对火山喷发有哪些了解?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想看吗?课件播放火山喷发的图片、视频资料。2.学生交流。3.谈话:关于火山喷发,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回答。4.师生梳理关于火山喷发的问题,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交流对火山喷发的了解,通过视频进一步认识火山喷发,启发学生提出关于火山喷发的问题,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
讲授新课
探究活动(一)复习回顾地球的构造。谈话:要学习火山,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就像整个鸡蛋的蛋壳,由一层层坚硬的岩石构成,叫作地壳。地球的中间层叫作地幔,地球最里层就像鸡蛋的蛋黄,叫作地核。地球就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的。地幔温度在1000~3000℃之间,地核的温度约为4700℃.地球内部的岩石被高温熔化为黏稠的像粥一样的物质叫作岩浆,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二)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可以让学生小组自主交流,也可以提出交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火山喷发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景象?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推测一下火山是怎么形成的。)2.小组汇报。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猜想火山喷发的原因4.设计实验方案。(1)谈话:实验桌上有番茄酱、土豆泥、酒精灯、铁盘、三脚架、石棉网,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吗?(2)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方案。5.小组交流,汇报实验方案。师生交流,补充完善实验方案:番茄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相当地球构造中的地壳。向番茄酱中加入一点小苏打包在土豆泥中,放在铁盘上,把土豆泥的边缘压实。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6.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出示实验提示。7.小组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8.谈话:经过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推想,火山喷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9.师生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10.谈话:我们通实验已经推断出火山喷发的成因了。那么,火山是不是这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来观看介绍火山形成原因的动画片。课件播放介绍火山形成和喷发过程的动画。(三)了解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谈话: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你们知道它都造成过哪些危害吗?学生自由回答。小结: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岩浆可毁坏树木、房屋,途经之处人畜不生;火山灰使大气、水资源污染,干扰航班等。2.谈话:除了坏处,它有好处吗?师生交流。小结:火山可以为人类带来珍贵矿石、建筑材料、地热资源;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通过学习火山的利弊,我们了解到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地球内部构造的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内化所学知识,并能与新知识产生联系,更有助于学生思考火山喷发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收获到了什么?师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课外拓展
谈话:现在许多火山成了著名的风景区,搜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手抄报》吧!
让学生课后带着问题继续探究,借助办一份旅游报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更多火山喷发知识的机会,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
板书
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锥形山就是火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