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自有明月在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迹》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通过对月迹的追寻,从而感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目标
找寻月迹,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体会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月亮的动态美。
难点:感悟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三、教学过程
一、穿越古今,明月之恒
(一)通过古代文人墨客的古诗引出课题,并找出古人描写的月亮都出现在哪里,为下文找寻月亮的踪迹做铺垫。
(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借用和月亮相关的古诗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了解到纵使跨越千载,月亮仍然是人们心中的永恒。为学生课文进行情感铺垫。
二、理清脉络,寻月之迹
(一)给标题前加一个动词,组成动宾结构,初步感知课文脉络。
(二)紧扣标题,寻找月迹。
【设计意图】:通过在标题上做文章,让学生揣摩思考,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三、妙趣横生,品月之韵
自读自悟,寻找课文中好玩、有趣的句子,从而学
习课文。
师: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好玩、有趣呢?
月迹
有趣、好玩的地方
竹窗帘里
穿衣镜上
院子里
河里
眼睛里
(二)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活了。师相机出示本文的第一个写景秘妙:
(1)拟人手法显动态
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第八和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仿佛在月宫里的感觉,淡淡的,还痒痒的。让学生抓住“玉玉的”“银银的”感悟月色美。
3、通过去掉文段叠词让学生对比,从而发现叠词的作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读好第八自然段。
4、通过具体扩写在葡萄儿叶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上的月亮如何,让学生更加鲜活地感知院中的月亮的足迹。
5、师:院里的月亮这么有趣,河里的月亮又怎么样呢?师顺势引导学生找一找河中月亮的足迹,通过“细细的”、“净沙”等词抓住了景物的静态描写。师相机分享第二个写景秘妙:
(2)动静结合更鲜活
6、第23自然段,从每个人的眼睛里看到月亮,体会我们寻月的满足感。课件出示“只要你愿意
,它就有了哩……”让学生感悟儿童眼中别具一格的月亮。
7、
通过出示奶奶说的话,体会奶奶在文中的作用。
8、出示《三亚落日》片段,学生通过学习《月迹》富有动态美的描写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落日的变化。明晰其与《月迹》有异曲同工之妙。
【设计意图】遵循略读课文的特点,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寻月过程,并让学生学以致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又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究的课堂。
四:研精究微,悟月之情
(一)通过作者寻月时细腻的感受,感受作者侧面描写的写法。师相机引出第三种写作秘妙:
(3)侧面描写衬新奇
(二)通过文人墨客的古诗词和贾平凹的作品进行对比,以及对贾平凹的文章《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的解读中,感悟作者对一切美好事物热情追求的思想感情。
总结: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是生命中的一道光,只要大家都能够发现美和创造美,那生活一定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价值观。通过对作者的作品感知,深究作者背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