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29 10:0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田湖一中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安智刚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授课人:安智刚 学案编号:八语下22
授课时间: 11-12下第2周课题:五柳先生传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前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酒 辄(zhé)尽 吝(lìn)情 短褐(hè) 曾(zēng)不吝情去留
箪(dān) 瓢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②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旧:旧交、旧友; ④造饮辄尽 造:往、到;
⑤期在必醉 期:希望、愿望; ⑥短褐穿结 穿结:打补丁;
⑦衔觞赋诗 觞:酒杯; ⑧以乐其志 乐:以……为乐;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⑩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萧然:空荡、空寂。
⑾赞曰 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箪和瓢时常是空的。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满足自己的志趣。
【课堂学习】
一、导入。
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1、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3、你对五柳先生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思想性格、生活状况、兴趣爱好。
2、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3、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自主思考
1、这篇传记写的是谁?文章中是否告诉了我们他的名字?
五柳先生,从文中不曾知道他的名字。
2、“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自号“五柳先生”。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状况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赞”语中哪句话和前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评价)
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
3、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言“不”,加强了语气。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不随波逐流的性格。
4、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提示:联系其他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文章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来思考)?如果是,为什么陶渊明不写出自己的名字?
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所以说可以确定是陶渊明的自传。不署名与陶渊明的隐退思想有关。
五、达标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②造饮辄尽:就。
③环堵萧然:空寂的样子。 ④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不戚戚于贫贱:忧虑的样子。 ⑥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
2、翻译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详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B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是为了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好读书,达到了欣然忘食的程度;二是性嗜酒,达到了期在必醉的程度。
4、请你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重点描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
教师寄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诸葛亮的《诫子书》里的话,意思是:作为君子来说,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进步,从而实现远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