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
一、教材分析
《剪影》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学生对影子比较熟悉,但是平常又不太会注意,二年级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概括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影子的特征,本课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剪影的特性和物体的特征是本课关键所在,帮助学生提高对形的理解、概括的能力,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达到人人能剪影的目标,并为下一课“剪花边”做好铺垫。
本课我采用手影游戏趣味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现光影,欣赏光影,掌握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通过欣赏岩画、砖雕、剪纸和皮影戏引导学生了解剪影的历史传承;通过苏珊娜·施拉普尔的代表作《风筝》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对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有大致的认识,丰富学生创作素材,拓宽了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去关注生活中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手影游戏吧,谁会玩?(请两个学生)
(2)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影子的外形或轮廓)
(3)我们看到事物的影子外形或轮廓,我们叫它剪影。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剪影》。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欣赏探究。
(1)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剪影呢?(学生回答)
(2)
摄影师用相机扑捉到了许多精彩的剪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
剪影美吗?你觉得美在什么地方?(轮廓美)
(3)
这么美的剪影呀,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把剪影的原理用到了许多艺术作品中,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岩画:历史最悠久了,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祖先为了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在岩壁上的图案。
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从我国汉朝开始就有了。
皮影:又叫影子戏,也叫灯影戏,最早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
剪纸: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者刻刀进行创作。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物体的外形,不太注重细节。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
(4)剪影艺术真的很神奇,这里有一组小朋友的作品,你能认出是什么吗?你是怎么认出来的?(根据轮廓线来辨认,并抓住了物体的特征)
3.循序渐进,体验剪影
你觉得剪影是怎么剪的呢?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剪影步骤。
你们觉得剪影好剪吗?接下来,老师考考大家
(1)
小试牛刀:老师这里有一棵小树,你能先画出它的轮廓线,再把它剪下来吗?试一试。
(2)
学生作品反馈,教师纠正
(3)
这难不倒大家对吗?我要加大难度了,(课件出示)在树的旁边加一座房子,你怎么画轮廓线呢?用一分钟时间把树和房子的轮廓线画下来。
(注意两个事物交接的轮廓线要擦掉)
要是房子和树,离得远呢?怎么办呀?
看看艺术家是怎么创作表现剪影的?欣赏《风筝》。
(4)
大显身手:你在这幅剪影图中还可以加什么轮廓线,让画面更有趣呢?请你加一、二东西,并把这张剪影剪完整,贴在宣纸上。
学生作业:1.完成一幅有组合、有趣的剪影作品。
2.为你的作品取个名字。
4.展示讲评。
?(1)学生展示作品,把作品贴到窗格上。请学生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剪影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只要用心去观察生活,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