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
的两片叶子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掌握自然带的概念;
2、掌握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及其成因。
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只在中纬度表现明显?
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和发育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问题探究一:
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结论:
自然带与气候是一一对应但是不完全吻合的
热带雨林气侯
热带草原气侯
地中海
气候
温带大
陆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侯
寒带苔原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
0
10N
20N
30N
40N
60N
70N
80N
90N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季
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寒带冰原带
思考:
气候类型一样,自然带一定相同吗?
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一定一样吗?
自然带即气候带、植被带
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物名称命名,因而有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等等。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一“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气候则为热带沙漠气候,如再沿用荒漠二字则错误。
问题探究二:
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只在中纬度表现明显?
中纬度地区大陆跨经度广,从沿海到内陆的差异明显,从而形成了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一)、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热量条件)
在低纬和高纬度表现最明显
自然带与纬线平行
(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条件)
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东西方向更替
自然带与经线平行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降水量 <200mm 200—400mm 400—600mm
问题探究三:
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和发育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山体的海拔高度(2)、山体所在的纬度(3)、山体的相对高度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发育程度越好。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山 麓
山 顶
自然带
垂直分布的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判断该山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 5°N B 25°N C 35°N D 45°N
B
基带的确定:
②带谱的变化规律
山地的基带由水平地带性规律确定,与山体所在的自然带一致。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
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相似 。
课堂总结
图中123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A
A
A
矫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