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历城县重点中学2021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B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削弱
D.南方社会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5.《宋书·百官志》记载:郡守,秦官。秦灭诸侯,随以其地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汉景帝中二年,更名守曰太守,尉为都尉……汉末及三国,多以诸部都尉为郡……晋成帝成康七年,又省
诸郡丞……宋太祖元嘉四年,复置。据此可知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5个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和祭祀用的丝绸。而对新发现坑中的73
份碳屑样品进行碳14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其中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
年。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
A.反映出当时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
B.体现出社会等级分化初步显现
C.说明考古发掘能还原真实历史
D.丰富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认知
2.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3.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4.唐开元时(公元713—741年)年铸钱百余万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减为三十二万七千缗。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26—827年)只铸十三万五千缗。文宗太和八年(公大834年)则不到十万缗。能够说明这一情况的是
A.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B.铜矿开采技术长期不能更新
C.中央集权制度在不断加强
D.古代地方行政设置具有延续性
6.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下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明前期
明中后期
东部
西部
东部
西部
收入
7.5两
62.5两
35两
80两
支出
21.88两
68.65两
31.25两
74.6两
收支相抵
—14.38两
—6.5两
+3.75两
+5.4两
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
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7.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图1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
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
运转。瞿同祖意在说明,官僚制度
A.密切了君臣之间的关系B.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C.加强了社会治理的力量D.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
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9.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10.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
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11.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
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12.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
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14.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
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15.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
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第
II
卷(非选择题)
16、(14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国人痛感国力不强,备受外族欺凌,类比历史,才使关于宋朝“积贫积弱”的看法逐
渐定型。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不断强化,促使学界更改了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看法。域外也一样。二战以后,西方学术界反思传统的关于东西方文明的看法,开始调整以往关于中国文明长期停滞不变之说,渐次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中国文明“传统内变迁”
说,进而到70年代的中古“经济革命”说。
表2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材料二
——李华瑞《宋代经济:历史观察的时代背景》
1867年
1894年
数量
货值(海关两)
数量
货值(海关两)
铁
113,441(担)
264,503
1,185,411(担)
2,467,590
锡
33,502(担)
582,146
97,008(担)
2,046,897
火柴
79,263(箩)
71,384
6,615,327(箩)
1,638,931
煤
113,430(吨)
992,649
486,295(吨)
3,221,343
糖
186,176(担)
754,609
1,823,890(担)
9,507,153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我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曲折的过程。早在公元前5世纪初,我国即
完成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在世界上最先建立了封建国家。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特别是在两宋统治的300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
的国家。
——漆侠《宋代经济史》
(1)长期以来,人们关于宋代历史的看法,一直存在不同观点。分析其原因。(4分)
(2)指出你赞成上述中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10分)
第3页共6页◎第4页共6页
17、(13分)
材料:下表是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
生
年
份
籍贯
备注
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
1886
湖北
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
1890
湖南
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
1890
湖北
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
1893
湖南
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
1894
湖北
记者,北京大学肆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
1896
湖北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
1898
山东
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
1901
贵州
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
1902
湖北
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对上述表格加以解释。(要求:可从背景、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13分)
18、(14分)婚姻关系的变化带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际上几乎所有有钱人家的婚姻就好像生意买卖一样。例如,结婚的第一
步就是双方男性亲属对财产安排达成一致的协议,但也有因为宗教或感情原因而结婚的。夫妻相亲相爱,理应就会携手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当时,离婚是非法的,但女子可能遭到抛弃。大多数的家
庭夫妇白头到老。在工匠的家庭中,妻子是家庭和家庭作坊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摘编自玛格丽特·L·金著《欧洲文艺复兴(插图本)》材料二
在欧洲的婚姻史上,宗教改革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此之前,欧洲人择偶和结婚的自由度很
大,甚至到了几乎可以任意的地步,男女双方只要表达了结婚的意愿,就能结成了一桩合法有效的婚
姻。但是到了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
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有一条规定: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这几乎是当时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二个要求。从那以后,欧洲人的结婚就变得不如从前那么随意了。
——摘编自俞金尧《宗教改革前后欧洲人的婚姻自由问题》材料三
婚姻要有道德和原则约束,如果为了两个人的婚姻而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甚至毁坏国家的规章
制度,那么这样的婚姻最终的意义又何在?婚姻需要理性,从《社会契约论》可看出,婚姻最终构成
家庭,而家庭则是社会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遵守婚姻中的道德法律,就是在融入社会。
——摘编自曾梦清《从卢梭<;爱弥儿>;看启蒙运动时期的婚姻观》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婚姻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时期欧洲人婚姻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时期婚姻关系的关注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婚姻关
系的变化趋势。(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16
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
制度)。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不仅在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广泛使用,而且被其他国家用作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
世纪
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此后,英镑地位更加
衰败,无力同美元相抗,只能追随美元浮动。
——摘编自薛艳《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许国云《谈谈英镑的变迁》材料二
1944
年,《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二
战后到20世纪五十年代,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直保持相对强势的地位。1971年和1973年,美国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80
—1985
年,美元进入升值期,此后到
20
世纪九十年代,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强势地位逐步得到
巩固。
——《新资本论》(节选)
阅读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第5页共6页◎第6页共6页
历史(B)答案
一、选择题(45
分)
1-5DDCCD
6-10DBBBA
11-15CDDDB
二、非选择题(55
分)
16、(1)(4分)
原因:宋代历史发展体现多元特征(多样性、复杂性亦可);(2分)研究者的时代不同(2分);阶级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国家利益、占有的史料丰富程度以及运用的史学方法等不同,导致对宋代历史出现不同的看法。(三个要点,答出
任意两点得4分)
(2)(10分)
示例1:赞成宋代“积贫积弱”观点。(2分)
理由:积贫:建立在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基础上,国力基础弱;宋初为加强
中央集权大量增设机构,分化事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大量岁币加重政府财政负担。(任意两点4分)
积弱:内不能控制农民暴动,阶级矛盾尖锐;外无力抵挡辽夏的进攻。(一点2
分,两点4分)
示例2:赞成中国文明“传统内变迁”说。(2分)
理由:政治:宋代完善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文官政治等。(一点2分)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交子;以棉纺织业和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迅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对外贸易繁荣等。(一点2分)
思想科技:儒学吸收佛道完成复兴,形成理学;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印刷术发明、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领先世界。(两点4分)
示例3:赞成70年代的中古“经济革命”说。(2分)
理由: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土地利用率提高;人口大量增加。(一点2分)
手工业:以棉纺织业和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迅速。(一点2分)
商业:城市突破坊市限制;交子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对外贸易繁荣等。(两点4分)
示例4:赞成两宋在当时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
(2分)
理由:政治:宋代完善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文官政治等。(一点2分)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交子;以棉纺织业和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迅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对外贸易繁荣等。(一点2分)
17、(13
分)参考答案:
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旧民主主义失败,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阶级和政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产国际的帮助。(10
分)
特点:都初步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信仰程度有差别;多是来自南方的青年知识分
子。(3
分)
18、(14分)【答案】
(1)特点:重视男女双方的家庭财产;婚姻关系比较稳定;妇女是工匠家庭的
重要劳动力。(3分)
原因: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苏,人们更加追求财
富,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生活和人生乐趣。(3分)(2)变化:婚姻的自由开放到受婚约规则的约束。(2分)
影响:宗教改革前婚姻自由开放,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宗教改革后
婚姻规则的缔结,有利于维系稳定的婚姻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2
分)
(3)关注点:关注道德法律。(2分)
趋势:侧重婚姻的个体属性(自然属性)到强调婚姻的社会属性。(2分)19、(14
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英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影响英镑的国际地位。(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控制世界金融霸权,英国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4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被美国、德国超过,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英镑霸权地位开始动摇;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对英国的经济造成破坏,使进英镑地位进一步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
义头号强国,英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衰落,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英镑地位更加
衰败,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存继,走向解体。(6分)
综上所述,影响英镑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经济实力,英镑国际地位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强弱变化而变化。(2分)
示例二:美国实力的变化影响美元的国际地位。(2分)
二战后,美国实力膨胀,主导国际事务,美元居于中心地位,为其维护霸权地位创造了条件。七十年代受西欧和日本挑战及经济滞胀影响,美元中心地位崩溃,削弱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八十年代以来美国采取“混
合经济”模式、逐渐走出危机,经济出现繁荣,美元保持了强势地位,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9分)
美元地位经历了确立、削弱、巩固的发展历程,是美国经济、政治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国际经济、政治发展变化的反映。(3分)
示例三:国家实力的变化影响其货币地位的变化(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英镑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被美国、德
国超过,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英镑霸权地位开始动摇;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进一步对英国的经济造成破坏,使进英镑地位进一步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衰落,英镑地位更加衰败,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
元居于中心地位。七十年代受西欧和日本挑战及经济滞胀影响,美元中心地位崩溃,削弱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八十年代以来美国采取
“混合经济”模式、逐渐走出危机,经济出现繁荣,美元保持了强势地位,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10分)
综上所述,世界主要货币地位演变随着本国经济实力强弱变化而变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