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纲要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2 16: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西安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课标要求:
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制度演进。这一时期制度中的很多内容(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是在继承前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制度文明的基础上发生的,所谓的“制度创新”并不是截断众流、无所依傍地突然出现的。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制度创新主要发生在隋朝和唐前期。
课标解读:
学习内容



选官制度
赋税制度
中枢政务机构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从租调制到两税法
——从内外朝到三省六部制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汉朝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隋唐
唐三彩文官俑
1.过程
朝代
内容
隋朝
废除九品中正制,选用分科考试
隋炀帝
唐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隋唐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
唐三彩文官俑
3.影响
2.科目
唐三彩文官俑
消极:从长远来看,科举取士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加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等等。
积极:(1)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2)提高官员文化素质;(3)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时期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标准
家世、道德、才能
家世(曹魏)
(西晋)
方式
地方向中央举荐
考试
活动1:完成下表,思考汉至隋唐选官制度呈现怎样的演变趋势?
汉至隋唐选官制度演变历程
1.选官标准:
2.选拔方式:
3.选官原则:
4.选官基础:
从品行家世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由地方举荐逐渐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
汉至隋唐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由原来的基础小到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人才选拨渐趋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品行
中正官评级授官
才学
唐三彩文官俑
二、中枢政务机构——从内外朝到三省六部制
西汉
武帝前:三公九卿
武帝后:内外朝
三公和尚书台
东汉
三省六部制
隋唐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
唐朝三省位置图
1.分工与职权
起草
审核


加强皇权
分散相权
中书省
(中书令)
尚书省
(尚书令)
门下省
(侍中)
2.运行机制
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示意图
钱穆的《国史新论》里描述唐代中央决策制度,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①_______属官各拟意见,再由该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②________画敕后,再须送由③________属官一番复审,若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①②③横线上应填写的分别(

A.中书省
皇帝
门下省
B.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
C.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D.门下省
皇帝
尚书省
A
政事堂
中书门下
节制君权
3.历史地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书门下
三、赋税制度——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魏晋时期
租调制
两税法
唐朝初期
租庸调制
唐中后期
唐怀集庸调银饼
时期
魏晋
唐初
唐中后期
赋税制度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征收标准
人丁
魏晋至隋唐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活动2:完成下表,思考魏晋至隋唐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反映出怎样的趋势?
唐怀集庸调银饼
魏晋至隋唐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财产、土地
继承
改革
完善
创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特点: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阅读教材P41中的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
学习拓展
唐朝注重法律的制定。流传到今天的《唐律疏议》,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
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初步了解《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法制史上的地位。
感谢您的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