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下:
观察了解表中的数据信息。
想一想,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还可以怎么表示?
探索新知
0
2
4
8
10
6
12
14
16
18
20
数量(枚)
李强
11
张红云
19
马波
16
王小娟
18
李云萍
16
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探索新知
观察说一说这个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1格表示1枚旧电池。
探索新知
上面两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简单、明了。
直观、形象。
探索新知
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下:
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
(11+19+16+18+16)÷5
=80÷5
=16(枚)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6枚。
探索新知
观察统计图上表示数据的黄色条形,你发现了什么?
0
2
4
8
10
6
12
14
16
18
20
数量(枚)
李强
11
张红云
19
马波
16
王小娟
李云萍
16
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
16
16
18
16
移多补少
归纳总结
移多补少:找一个中间的数位标准,把多的补给少的。
归纳总结
1.
光明小学三(1)班第一组有5名同学,他们这个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统计如下:
巩固练习
1.
光明小学三(1)班第一组有5名同学,他们这个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统计如下: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一格表示几本书?
巩固练习
(2)平均每人阅读课外书多少本?
1.
光明小学三(1)班第一组有5名同学,他们这个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统计如下:
巩固练习
2.
中华小学二(2)班对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巩固练习
10
7
4
12
2
4
3
巩固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