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4 13:17:06

文档简介

桂香浸“君”心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三个主人公:儿时琦君、少年琦君、老年琦君。
2.出示生字,请学生快速地再读一读,把自己觉得难写、易错的字再写一写。再把生字放回到课文内容中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跟“桂花”有关,它们还分别跟儿时琦君和少年琦君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熟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跟“桂花”有关,并引导学生感悟家乡之所以令人永远眷恋是因为故乡的人与情。
设计理念:从儿时琦君和少年琦君两个角度出发,围绕“桂花香”,引导学生感受桂花带给两个时期的琦君的美好回忆,感悟当时琦君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发现琦君与桂花
1.直接导入:春雨绵绵,秋雨潇潇,那“桂花雨”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当代女作家琦君,一起走进《桂花雨》吧。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三个主人公:儿时琦君、少年琦君、老年琦君。
3.出示生字,请学生快速地再读一读,把自己觉得难写、易错的字再写一写。再把生字放回到课文内容中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跟“桂花”有关,它们还分别跟儿时琦君和少年琦君有关。
4.那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儿时琦君和少年琦君与“桂花”的那些事、那些情吧!
儿时琦君:桂香迷人
(一)喜闻桂花香
儿时琦君为什么喜欢桂花吗?从文中哪些语句能找到答案呢?定位第二自然段内容。
提问:那在小琦君眼中,桂花的样子美吗?哪位孩子能说说你的理解呢?
引导学生理解小琦君笔下的桂花样子并不美:笨笨的、没姿态、花又小。再问:小琦君是不是并不喜欢桂花呢?
引导学生明白:前面铺垫那么多,都是为了突出最后一句:小琦君迷上桂花,是因为桂花的香气!
快速默读3-6自然段,找出描写桂花香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再体会体会其中的感情。
请学生说出找到的语句后,定位这句话:“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引导学生通过“浸”字体会桂花香之浓,散布范围之广,以及小琦君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二)摇出花雨香
1.出示书上插图,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摇桂花,从而体会小琦君和妈妈都是爱花、懂花之人。
2.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感受摇桂花既是累活也是乐活。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小琦君摇桂花时开心、激动、兴奋、雀跃的心情,并通过听老师和学生范读、齐读、自己读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4.小练笔:学着文段的写法,通过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把自己在做这件事的快乐写出来。
小练笔:这下,我可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享学生的写话,作简单评析。
少年琦君:香飘十里
1.成长为少年的琦君到了杭州,对桂花的迷恋却是有增不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说香飘十里”和“那才算是香飘十里”体会少年琦君认为杭州桂花比家乡桂花要香。
2.出示妈妈说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作业布置:带着一系列疑问继续学习课文,认真阅读并且认真思考,试着解决问题。花雨忆其甜,思乡情益深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三个主人公:儿时琦君、少年琦君、老年琦君。
2.出示生字,请学生快速地再读一读,把自己觉得难写、易错的字再写一写。再把生字放回到课文内容中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跟“桂花”有关,它们还分别跟儿时琦君和少年琦君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熟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跟“桂花”有关,并引导学生感悟家乡之所以令人永远眷恋是因为故乡的人与情。
设计理念:从老年琦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切体会“桂花雨”所承载着的浓浓思乡情,并引导学生感悟家乡之所以令人永远眷恋是因为故乡的人与情。
故乡的“桂花”
1.衔接内容,回顾童年、少年琦君
师: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陈乃馨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桂花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已经知道,童年琦君爱桂花是因为摇花乐,少年琦君爱桂花则是因为桂花香!
2.提出疑问,老年琦君为什么爱桂花
师:真正执笔写下这篇《桂花雨》的是老年琦君,为什么她会选择用桂花寄托她思乡的情感呢?
3.品读课文,探究故乡的桂花
出示课文: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同学们,请自由读一读这一句话,你们对哪个字或者词感触最深呢?
原来这所谓的桂花香,真正香的不仅仅是桂花,而是故乡邻里间的深深情意呀!
母亲的“桂花”
出示课文: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母亲对于故乡桂花的喜爱,少年时的琦君她能体会吗?
出示课文。
生:少年的琦君并不能理解母亲这句话真正的意味。
师:桂花背后所承载的含义少年时的琦君不懂,老年时的琦君却是懂的。
了解琦君简介。
琦君的“桂花”
师:同学们,为什么这篇文章不直接取名为《家乡的桂花》呢?为什么琦君不直接在文中表达思乡之情呢?
分享: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师:这首词中的愁苦与琦君的思乡之情也许并不相同,但其间欲说还休、言浅情深的意味却是何其相似啊!请大家带着这份思乡之情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吧!
师:故乡的一切都是令人怀念的,不仅有快乐的“桂花雨”,还有美味的“月光饼”
讲授散文《月光饼》。
师:你们说这“月光饼”是琦君故乡特有的吗?
生:是也不是,这个月光饼极其普通,别的地方肯定也有。但是,再甜的糖再脆的饼,都替代不了家乡的月光饼!
师:琦君离开家乡后其实发展得很好,为什么她始终放不下那个小小的简朴的故乡呢?
师: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一段琦君的自白,请用三角号将反复出现的重点字词画下来,细细品味其中所强调的情感的表达吧!
师:你对你的故乡有没有什么割舍不下的事物或者难以忘怀的快乐回忆呢?试着用最真挚的情感把它们写下来吧!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咱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