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
10
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简述中华民国创建的主要过程,知
道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临时政府成
立后采取的措施;归纳创建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剖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和过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意义。
学习目标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
中华民国
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1.背景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
一、
中华民国的建立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组织基础: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大总统誓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_____年,这一年就被称为民国元年。
1912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1917年
民国元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公元年=1912+民国年-1
(1)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改革措施:
(2)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
(4)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清政府
任命
军事进攻
玩弄权术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
立宪派旧官僚等
施压
武昌起义后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任命他为湖广总督,内阁总理大臣
,交出指挥海陆军的全部军政大权,命其“统兵平乱”。1911年10月30日,袁世凯督率北洋军一举攻下汉口,汉阳。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同年12月,双方代表正式和谈。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形势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就职
孙中山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
逼清帝退位
1912.2.12
1912.2.13
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1912.2.15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3
1912.4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宣统帝下诏退位
时间:
意义:
1912年2月
12日
标志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
2、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如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
③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外因:
(2)内因: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
(3)根本原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颁布机构:
参议院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3、内容:国家主权,国民权利,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三权分立)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性质:
5、意义: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成功
(1)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创立了中华民国
。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没完成。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背景
经过
意义
内容
意义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辛亥革命的结果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