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优秀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以谜语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在作家笔下,“水”如同会变身的魔法师,成了有着不同的家、有着不同脾气的生命体。教学这样的课文,尊重科学性是前提,而感受语言、品味语言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要将感悟科学文艺的语言特色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正如前苏联著名科学文艺作家伊林说过,科学文艺作品是“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把科学素材同诗意地感受世界结合在一起。”细读本文,不难发现,文中语言有时如同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有时如同一个个动态变化的场景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总体来说比较活跃,活泼好动的比较多,因此语文常规教学尤为重要。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多数已经初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具有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喜欢阅读,喜欢语文。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识字能力差距较大,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
学习目标
一、认识14个生字,会写“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9个生字。
二、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这位新朋友非常有意思,他不直接告诉你们他是谁?他说:“你们猜猜,我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14
我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14课。
(二)师指课题问:谁来读读课题?指个别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全班齐读课题。
(三)师:他到底是什么呢?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师: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读完后,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第一句话是——“我会变”(师板书:“变”字)。
师:多神奇的魔术师啊,他还会变呢!他到底能变成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课文中我变成了什么?人们叫我什么?相信会读书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课文生字词和句子。
师:谁来说说课文中的我变成了?人们叫我什么?把相关的句子读出来。(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把字卡贴在黑板上)
(按照学生说的顺序教学)
例:
1.生:我变成了汽。
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板书:师贴一个太阳和汽的图片)学生读句子。
这个句子里有一些生字宝宝需要咱们认识的,谁来读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晒)(指名读,齐读,或用各种方式读。)
2.师:还有哪位聪明的小朋友找到了?
生:我变成了云。
师: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句子:“升到天空,我又……在空中飘浮。”(教师贴云的图片)
师:谁来读读这两个词?(出示卡片:极小、飘浮)
指名读“极小”,师:“极小”就是……
。
生:特别特别的小。(全班齐读“极小”)
全班齐读
“飘浮”一词。
师:咱们的生字宝宝高兴地跑回到句子当中了,咱们一块儿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三、精读课文,品味提升
(一)课文一、二自然段
师:多么神奇啊,让我们都来当当课文中“我”这个小魔术师,说说你是怎么变的。你最想变哪一个,就请你美美地把句子读出来。谁先来变一变?(按照生说的顺序教学)
1、汽。生:“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指名读,齐读)
2、云。(1)
师:你是怎么变成云的?生读“云”的句子。
师:谁还想变成云?指名读。(师表扬:你真是可爱的小云朵!)
师:喜欢变成云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2)师: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云,我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来打扮自己呢?(指名读出课文句子: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披在身上。)
(出示课件:云的衣服)师:同学们,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穿白衣服就变成——白云;快要下雨时,我们穿黑衣服就变成——乌云;早晨和傍晚我们常常把美丽的红纱披在身上变成——朝霞和晚霞。
师:这么美的衣服,你们喜欢吗?那就美美地读一读吧!(生齐读)
3、雨。师:课文中哪句话说人们叫我雨?
指名一个学生读句子。
师:哪一组来当快乐的小雨点?(分组读)
4、冰雹。(1)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从天上下来的?(生读)
你打下来一定很有劲,你觉得你应该怎样读?
生:应该读得有力些。(生读)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冰雹的威力吧!(出示课件:冰雹)
师解说:这就是冰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有的小如绿豆、黄豆,有的像鸡蛋、乒乓球大小。猛烈的冰雹会给人们带来灾害。冰雹打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汽车破了相。冰雹砸在西瓜身上,西瓜脑袋开了花。同学们,冰雹的威力大吗?生:大!
(3)
师:谁来演一演冰雹?带上自己的动作。生读,师点评。
(4)
男女生都来当当冰雹,比一比谁的威力大!(男生、女生比赛读)
5.雪。师:小雪花,你们一定等急了吧,赶快说说你们的变化吧!
指名读,齐读。
6.游戏:找朋友。
师:可爱的小雨点、冰雹、雪花们,咱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这里有三个词,请你把它们填到相应的位置,朋友找对了,咱们就读一读。
课件:填一填
打
飘
落
1、雨点
下来。
2、冰雹
下来。
3、雪花
下来。
填完后,订正。全班齐读课件的句子。
师小结:亲爱的孩子们,小雨点沙沙沙落下来的时候,咱们要读得轻快一点;冰雹打下来的时候咱们要读得用力些;晶莹的小雪花飘下来的时候咱们要读得轻轻地。
7.师:让我们带上动作,有感情地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会背诵的同学可以背。
(二)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小雨点、冰雹、雪花们,你们从天上下来,该回家了。我真想到你们家里去做客。你们的家在哪里?平常你们都在家里干什么呢?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告诉老师。(生自由读课文)
1、师:谁来回答?(指名答)(师板书贴: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等字卡)
2、师:你们的生活真丰富啊!想不想听听课文中的我是怎么说的?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他都说了什么。(学生闭眼睛,师扮演小水珠:小朋友,你们好!我睡觉的时候,请你们读得再轻一些;我散步的时候,读得轻快些;我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跳舞、唱歌的时候,多么自在啊!你能把我读得更活泼一些吗?再练习练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
3、师:同学们,听了我的话,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同桌小朋友练习一下,看看谁读得最让课文中的我满意。(生同桌练读)
师: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师点评:我想你在家里一定睡得很香/你一定是个跑步能手/瞧你多悠闲的样子……)
4、师:你们四海为家,你们的家还在哪里?都在家里干什么呢?
课件:仿照例句,说一说。
例:
我在池子里睡觉。
我在小溪里散步。
我在江河里奔跑。
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我的家在
,
。
(哪里)
(在家里干什么)
学生说,师适当鼓励。
四、积累运用,进行说话训练
1.师:我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会变这么多的东西,我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水。(板书:水)
2.师:那我又是如何从水变成雨点、冰雹、雪花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学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把水的变化过程说一说。
3.师:除了变这些,我还会变什么?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雾、霜、露等
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巩固字音。2.向同学介绍小组识记生字的方法。3.发现规律。同结构: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上下结构:变、带同偏旁:海——洋
傍——作4、师做重点强调,范写。学生自由练习。六、总结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水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是魔术师当然有着它的脾气。那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脾气?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七、布置作业
1.
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的变化,分别画出水不同的样子,并分别配上相应词语或一句话。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二、新授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一)师:我们有着多样的变化和丰富的生活,那我们的性格又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四段。学生自由读。(二)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性格?
生: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板书:温和暴躁) 1、师:谁知道什么是“温和”,什么是“暴躁”。 生:温和就是很和气,很温柔。暴躁就是在发脾气,很厉害。 2、师:那么“温和”我们会做什么?“暴躁”时呢? 3、师:看,人们还把我们做的事给记录下来。(出示课件) 4、师:刚才大家看到我们温和和暴躁时的样子,能读出不同的表现吗? 5、自由读—指名读---评---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 6、师:人们为了让我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我们,你们知道有些什么好办法吗?(小组讨论) 生1:我们可以植树造林。 生2:建三峡大坝来发电、防洪。 师:是啊!三峡大坝不仅可以发电,防洪,还可以航运。 生3:我们北方特别缺水,可以把南方的运往北方。 师:你可真聪明,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南水北调”工程。 7、总结: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水不仅会变,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水,让我们很好的利用水,保护水。让我们一起和水交上好朋友吧! 8、师:下面,就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然后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吧!(开始行动吧!)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水的资料,看看《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水
汽
云
雨
冰雹
雪
教学反思
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冰雹是什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