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件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18 (鲁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课件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18 (鲁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9 11: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主要内容
考点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考点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大气上界
地 球
赤道
大气的热量是否直接来自太阳辐射呢?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影响呢?
知识背景:太阳辐射光谱
读右图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哪个部分?
(A为紫外区,B为可见光区,C为红外区;
A
B
C
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知识背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0
-50
-100
50
100
12
50
紫外线
红外线
可见光
吸收红外线
选择性
O3
CO2
水汽
吸收紫外线
⑵、到达地面的主要
是可见光。
⑶、大气直接吸收的
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
一、大气的吸收作用
⑴、特点
O3
CO2
水汽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2、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
太阳
辐射
太阳辐射(短)
大气上界
地 面
地面增温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起到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
被大气中

吸收
CO2、H2O
大气增温
被大气吸收
(少)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辐射
射向地面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判断:大气中的水汽和CO2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越多。
大气逆辐射
思考题: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例1(2009 南京模拟试题)下列四幅图中的地点均为北半球同一纬度、同一季节,其中气温最低的是
解题思路:白天与夜晚相比,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因素,因比夜晚的气温高,
因此四幅图中,A、C的气温比B、D高,A、C相比,C点有云层遮挡,
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因此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所
以C点气温低于A点;B、D相比,D点有云层遮挡,夜晚太阳已经落山,因
此大气热量主要依靠地面辐射而来,大气对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而云层的存在使保温作用加强,因此有云的夜晚气温高于晴朗的夜晚,
因此B点气温最低。
(2008年江苏卷)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例2图12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3.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a B.b C.e D.d
4.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a B.b C.c D.d
B
C
小结: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所以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大气保温原理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
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
从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考点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A
B
C
受热
冷却
冷却
地面受热: 空气膨胀上升
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地面
高空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A
B
C






400
300
300
1200
1200
1000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1)气压的高低一般只在同一高度上比较。
(2)同一地点,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高低空的气压高低相反.
( 3)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高高低低)
规律小结:
A
C



高1200
高1200
低1000
B
B
A
C
300′
400′
′ 300
(百帕)
1010
受热
冷却
冷却
( 4)冷热状况 垂直运动状况 气压分布状况
(2007年南京调研卷)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既复杂又有规律,读图回答。
例3 若上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有关甲、 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
B.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高
C.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低
D.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低
地面 :气流上升的地方温度高
地面:气流下沉的地方气压高
B
2000米
等压面
3
1
2
4
地面
A
B
(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
(2)在1、2、A、B之间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3)A、B哪受热,哪冷却?
1、3、4、2
受热
冷却
(4)A、B、两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则A点处在_____(陆地或海洋)。
海洋
思考:
3.请大家分析:
海陆风的形成?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海 风
陆 风
海陆风
地面 :气流上升的地方温度高
地面:气流下沉的地方气压高
分析

冷却

冷却

受热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过程是先垂直运动后水平运动
3气流上升的地方温度高,气流下沉的地方气压高
热力环流小结:
1、什么是风呢?
2、你能感觉到风的存在吗?
(百帕)
1000
1005
1010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风
二. 空气的水平运动:
a. 垂直于
等压线
b .由高压
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008
1010
1006
(百帕)
高压
低压
理想状态的风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A
自转偏向


关于左右: 眼睛看箭头方向,左手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在的一边是右边。
  关于偏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南半球偏转方向
北半球偏转方向
初始方向
2.地转偏向力
(百帕)
1000
1005
1010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c.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
(百帕)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3.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百帕)
1000
1005
1010
(北半球)
风向
地面摩擦力
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水平气压
梯度力
例3在北半球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是------
高空风向是--------
1010
1005百帕
A
B
C
D
B
A
A
风向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B
画出AB 两点的风向,比较AB两点风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地面摩擦力
大气作水平运动所受的力
二力平衡,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斜穿等压线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空气产生水平
运动的原动力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
练一练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 )
A 气旋和反气旋 B 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D
A
C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