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3 21: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课文。这类专题的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渗透,像《乌鸦喝水》《称象》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也是围绕这个专题学习的。在本册第四组的课文中也讲了动脑筋思考的故事,纵观整个小学的语文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专题。通过不同体裁的文章,从了解故事,点燃智慧的火花,到明白道理,指导学习、生活,开出灿烂的智慧之花,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玲玲的画》讲述了玲玲不小心弄脏了参加评奖的画,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划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就像玲玲爸爸说的那样:“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是本文的主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课后泡泡语“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让学生谈生活中这样的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品味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谈话激趣:(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二、初读识字?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2)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3)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7、集体交流:?(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4)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五、总结:?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坏事---??动脑筋---?好事?
教学反思
一、教学收获:?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2、电教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的使用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不足:?1、课堂提问略显琐碎,致使课堂中教师的声音出现频率过高,通过实际教学发现问题过多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反而牵制了学生的思路。??2、在深入挖掘文章中心内涵方面我下了一番工夫。整堂课上引领孩子去学习当画被弄脏之后玲玲的想法和做法,旨在通过对玲玲改画过程的学习从而深入到对父亲的话“只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理解上。但课堂实践操作过程我发现偏重了对玲玲的想法、做法,对文章所要传达给我们孩子的讯息的学习上有所忽视。最后的拓展时间较紧,学生参与面较窄。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