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春》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春》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2 17: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春》
1
2
3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应和(  )     黄晕(  )     酝酿( 
 )
liáo(  )亮  清cuì(  )  
suō(  )衣

yùn

niànɡ
báo

rùn





薄烟(  )     抚摸(  )     朗润(  )
hōnɡ(  )托
静mò(  )
抖sǒu(  )
根据词义填写词语(在课文中找)
明朗润泽。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欢欢喜喜的样子。
比喻姿态优美。
欣欣然
朗润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作者名片
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评价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匆匆》,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等
2、背景介绍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使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流传的散文名篇——《春》。

绘春
赞春
盼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春醒图



生机
活力
希望
作者分别描绘了春天景物的哪些特征?分别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描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请完成下表。
名 称
特 征
角 度
(顺序)
写 法
修 辞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质地

草报春
色泽
绿
长势满
排比
拟人
花色艳
花味甜
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结合
花朵多
花争春
人迎春
雨润春
风唱春
和煦
芳香
悦耳
从触觉、嗅觉、听觉角度来写
细密
闪烁
绵长
描摹形状、写出雨中景物
范围广
、人数多
年龄全
抓住特定情境中人的活动来写
特征:小、嫩、绿、多、软
角度(顺序):由物及人
写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修辞:拟人、排比
春草图
特征:花多、色艳、味甜
角度(顺序):由高到低
写法:虚实结合
修辞:拟人、排比、比喻
春花图
特征:和煦、温暖、轻柔
角度(顺序):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写法:多感官描写
修辞:拟人、比喻
春风图
特征:细密、轻盈
角度(顺序):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写法:动静结合
修辞:排比、比喻
春雨图
特征:奋发向上、人勤春早
角度(顺序):从天上到地下、从城里到乡下
写法:由景及人
修辞:引用
迎春图
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的区别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格、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如《春》开头一段“盼望着,盼望着”就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迫切希望春天到来的心情。
写作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象征、衬托(烘托)、联想、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后照应等。如《春》就是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对春天的由衷赞美之情,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1.课文最后三段分别写出了春的哪些特点?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文章最后一部分,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答案及解析:不能颠倒。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所以不能颠倒。
《春》是一篇优美的
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
之情。
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




六幅图画,展现了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赞美了春的活力。春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写景抒情
对春天对赞美
春醒图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推销季节大比拼
要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描绘出你心中最美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