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件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14 (鲁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课件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14 (鲁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9 11: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2.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和
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主 要 作 用
大气组成
(一)大气圈的组成
水 汽
固体杂质




主要
成分
O3


CO2
次要
成分
的必要条件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需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的必要条件;保温作用
成云致雨
成云致雨
1
2
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低层大气组成成分有哪些?
低层大气各成分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呢?
点拨拓展:观看并讨论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的?会产生什么影响?
工厂
二氧化碳
地球出汗了!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高层大气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大气水平运动为主;能见度高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利于飞行
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
有若干电离层
3
4
5
大气层从下到上分几层?依次是?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各有什么特点?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为什么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点拨拓展: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地 面
对流层顶
8~9KM
17~18KM
8~9KM
赤道
北极
南极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
散射
臭氧吸收紫外线
反射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吸收
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知道:
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很少被吸收。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穿过大气射到地面。
6
7
削弱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两层上?其表现为哪三种形式?
对流层和平流层
吸收、反射、散射

起吸收作用的物质主要是什么?各有何特性?
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可见都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19%
地面吸收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点拨拓展:仅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实战演练】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多云的夜间,为什么气温比晴天高?
2、在深秋,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夜晚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比晴天高)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寒冬季节,室外万木凋零,而温室内却春意盎然,你能说说温室保温的原理吗?
小结: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宇宙空间
保温效应
直接
热源
直接
热源
组 成
垂直分层
受热 过程
大气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