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件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课件3 (鲁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课件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课件3 (鲁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9 11: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
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上)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地核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2、大气圈
(一)、大气圈的组成:
1、地球表层包围着的大气称为大气圈。
固体杂质
水汽
干洁空气
A、78%
B、21%
其他气体1%
氩、CO2、O3
3、干洁空气组成图
(二)、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 汽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O3
N2
O2
CO2
和对地面保温
(三)、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地球的大气层可分为:
平流层、对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2km
50km
电离层80—500km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臭氧层
3、地球大气各层的特点:
对流层: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一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它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物质。
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主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太阳辐射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um)和红外光(波长大于0.76um),其中最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属于长波辐射。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选择特性
1、大气的吸收作用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形式
参与 的大气成分:
特点:
云层、尘埃
无选择性
2、大气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较易被散射。
3、大气的散射作用: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因而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了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上界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
O3、O、H2O、CO2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反射
云层、尘埃
大气散射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直接热源
直接热源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冬季塑料大棚的生产原理是怎样的
3、温室效应
A
B
C
规律总结:温室气体越多,温室效应越强,气温就越高。
三、大气的运动
(一)、大气的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位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
大气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等压面
地表受热均匀
1、等压面:
海拔
气压
1002pa
1000m
500m
0m
1010pa
1005pa
(二)、热力环流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1001

气压变高等压面向高空凸, 气压变低等压面向近地面凸。
2、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力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1009
1011
999
活动:海风和陆风的形式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市区
郊区
郊区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
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3、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
c>d>a>b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影响,风向将垂直于等压线)
1010pa
1005pa
A
A
B
C
D

你可以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吗
2.地转偏向力------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3.近地面的风受到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
F偏
F偏
F偏
F偏
F偏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h p a)
F偏
F梯
F梯
F梯
F梯
F梯
F梯
V风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的方向,不影响风速的大小(北半球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
高空大气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作用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h p a)
F梯
V风
F偏
F摩
近地面的风受
哪些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④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
高空大气基本不受( )力,风向与等压线( )
低空大气受( )力,风向与等压线( )
摩擦
摩擦
斜交
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