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6张PPT)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1、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哪些?CO2和O3 各有什么作用?
2、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 原因是什么 3、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4、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 5、读图,说明电离层与人类的关系。
分组阅读讨论(P35-36)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2、特点:
1、划分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以对流为主
以平流为主
有复杂的天气现象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利于飞行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
分层 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上冷下热;
对流运动 天气多变;
最密切
平流层
上热下冷;
水平运动 利于高空飞行;保护地球生命。
高层大气 空气密度小;
有电离层。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小结:
及时训练
2、能反射短波的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软流层
1、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气体是: A、氧气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氮气
根据右图回答3—7题
图2.1是大气垂直分层图,图中曲线为气温的垂直分布
3、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
A、A层 B、B层
C、C层 D、B层 和C层
4、大气运动以平流为
主,有利于飞机飞行
的是 ( )
A、A层 B、B层
C、C层 D、A层下部
5、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大量紫外线的臭氧主要分布在 ( )
A、A层 上部 B、B层
C、C层 D、A层下部
思考:
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首先到达大气
层,但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
量很少。为什么?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O3大量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紫外区
B
红外区
可见光区
太
阳
辐
射
大气
吸收
地
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
气
增
温
地 面 增 温
到
达
地
面
大气上界
地面
①
②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逆
辐
射
想一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哪个环节实现的?
1、为什么晴朗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
2、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3、为什么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A
B
C
D
E
G
H
F
说出A-F各箭头的含义?
地面
大气上界
小结
太阳
大气
地面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 作用
1
2
大气吸收等
保温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
因为: (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逆辐射作用
练习
2.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C.得到的地面辐射少
D.空气稀薄
练习
3、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
夜晚是因为:
A、晴天地面辐射强
B、晴天大气辐射强
C、晴天大气逆辐射强
D、晴天大气逆辐射弱
练习
4、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代表的辐射名称:
A B . C .
(2)在ABC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 ,大气的直接热源
来自 .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A
A
C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大气
上界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活动
玻璃温室
活动
谢谢 再见
三、大气的运动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1.运动形式:
对流实验:
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空气环流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等压面
海拔升高
气压降低
1010
1006
1008
(百帕)
等压面
M
N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A
C
1010
1006
1008
(百帕)
B
若 A、B、C 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
①三地气温相同; ②三地气压相同;
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
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海拔升高
气压降低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A
C
1010
1006
1008
(百帕)
A’
B’
B
热
冷
冷
C’
1A 地受热, B、C 两地遇冷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
2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别有什么变化?等压面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
3此时,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是否还相同?这种气压差异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热
冷
冷
低
低
高
高
高
低
1010
1006
1008
(百帕)
M
N
A地 B、C地
等压面 下凹 凸出
近地面气压 A地 低于 B、C两地
近地面气温 A地 高于 B、C两地
近地大气水平运动 空气由B、C两地流向A地
垂直运动 空气上升 空气下沉
高空大气水平 A地流向B、C两地
高低气压的判断:
2、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
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1、不同地点气压的比较必须强调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
等压面上凸:高气压
等压面下凹:低气压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热
冷
冷
B1
C1
A1
1010
1006
1008
(百帕)
C
B
A
【例题剖析】
例 读热力环流模式图,比较A.B.C.D
四点气压的高低。
城市近郊区风向是 。
A、B两处哪个更适合建设水泥厂?
A
A
B
B
思考题
城市地面气温与郊区相比气温要 ,为什么
B
B
A
A
由郊区吹向城市
A
B
C
热
冷
冷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冷热不均
空气
垂直
运动
空气
水平
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根本
原因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热
冷
冷
1010
1006
1008
(百帕)
小结
1.读下图,下列各点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A.A点比B点气压低
B.B点比D点气压高
C.B点和D点气压相等
D.C点比D点气压高
练习:
2、下图是等压面和大气热力环流垂直剖面示意图,图中所示正确的是:
冷 热 冷 冷 热 冷 热 冷 热 热 冷 热
A B C D
B
海陆风
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
热
冷
热
冷
海风
海陆风
海边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冷
热
冷
热
陆风
请同学们做以下思考:
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原因。还有,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以上内容,结合其地理位置,可做如下分析:
白天,山坡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山坡上的空气因为受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并膨胀上升,这样,白天就出现沿山坡向上爬升的气流,这股气流也就把谷底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面上部的文化、商业和住宅区,加剧了污染。
而到了晚上,山坡首先降温,山坡上的气流变为收缩下沉,工业区的污染物被抑制上升,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污染则得到减轻。因此,这一城市的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白天加剧,夜晚减轻。这一原理,指大气在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环流运动,我们习惯称之为山谷环流,也即山谷风。
第二问的分析:
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就多了。
谢谢 再见
思考: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受哪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
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大小
方向
1002(百帕)
998
1000
----取决于气压梯度
----垂直于等压线,
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1024
1016
1008
北半球(比例尺相同)
A
B
1.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8
1010
1006
(百帕)
高压
低压
等压线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hPa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hPa
1004
1008
1012
1014百帕
A
B
C
比较A、B、C三点的气压梯度
2.风的大小—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气压梯度)
3.风的形成:
①:假设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1008
1010
1006
1004
1002
1000
(百帕)
3.风的形成:
②: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
力影响
1008
1010
1006
1004
1002
1000
(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与风速成正比。
北 半 球 高 空 风 的 形 成
hPa
1006
1008
1010
初始状态
hPa
1006
1008
1010
中间状态
hPa
1006
1008
1010
最终状态
F气
风向
F地
F气
风向
F地
F气
风向
F地
注意:
3.风的形成:
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和摩擦力影响
1008
1010
1006
1004
1002
1000
(百帕)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
北 半 球 近 地 面 风 的 形 成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南半球
判断图中四个箭头表示的力或风向
丁
甲
乙
丙
能正确反映北半球风向的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成一
夹角
高空大气
近地面大气
小结:
1010
995
1000
1005
(百帕)
A
B
在上图所示的气压场中,A、B 两地风向如何?何处风力较大?为什么?
思考题:
北半球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A.地球自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面冷热不均
C
练习:
2.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B.风力大小与摩擦力无关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与风向无关
D.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的
A
练习:
3.高空大气的方向主要取决于 ( )
A.地转偏向力
B.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
D.无规律可循
B
4、读等压线图, V代表 A点
近地面风向,回答下列各题:
(1)F1是 ,
它垂直于 ,
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F2是 。
(3)F3是 。
4)本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
980
985
990
995
·
A
V
F1
F2
F3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004
1006
1008
1010
(hPa)
②
③
①
④
⑤
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⑤
②
③
①
④
1、图中①是_______压,②是_____ 压。
2、图中③是____ 力,④是___ 力,⑤是___ 。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 D.图中的风向左偏
4、在____ 力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 气压区向_____ 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高气
低气
地转偏向
水平气压梯度
风向
BD
水平气压梯度
高气
低气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 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 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 ____ 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 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 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 。
地转偏向
右
地转偏向
地转偏向
摩擦力
斜交
5.空气对流实验:
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内,将一支点着的蜡烛靠近两
支点着的松香。
设问:图中哪一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为什么?
A
B
地面
B
A
C
受热
冷却
冷却
高
低
高
高
低
低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总结:
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1.城市地面气压与郊区相比是 气压。
2.城市近郊区风向是 。
3.A、B两处哪个更适合建设水泥厂?
低
由郊区吹向城市
A
A
B
B
B
B
A
A
练习二
各层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大气层名称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氮78%
氧21%
其他气体1%
氩、CO2、O3
干洁空气组成图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
气
增
温
地面增温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
气
增
温
back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热
冷
冷
1010
1006
1008
(百帕)
M
N
2.关于图2-1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
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
处高,所以空气
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下图表示①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提示:低表示气压由外向里气压变低)
图2
A
①气压梯度 A B
气压梯度力A B
A
B
1000
998
994
996
②画出南半球A处近地面风向
风向
<
<
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画法
①只受F梯作用
南半球等压线图
②受F梯、F地作用
③受F梯、F地、 F摩作用
980
985
990
A
B
4、 C层大气中产生各种
天气现象的原因是 (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的结果
B、水汽固液气三态相变结果
C、杂质含量变化的结果
D、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