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件2.3 水圈与水循环 课件25 (鲁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课件2.3 水圈与水循环 课件25 (鲁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6-29 11: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地球上的71%都被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到29%,所以我们的地球又有“水的行星”之称。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充足的水量、良好的水质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
一、水圈的组成
2.水圈的定义
1.地球上的水体组成
3.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陆地水
地下水
江河水
湖沼水
固态形式的冰川
根据空间分布不同
地下淡水
地下咸水
海洋水
水圈的定义
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水的运动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二、陆地水的更新形式——
水循环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环的定义
水圈中的水体
水圈中海洋水占到了96.5%,淡水资源仅占到2.5%。在淡水资源中,冰川水的比重达到了69%,而地下淡水资源与其它淡水资源仅占到31%。
金沙江
松花江
玉龙河
羊卓雍错
宝峰湖
泸沽湖
属都湖
沼泽
沼泽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定义
自然界的水是指存在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形态的水。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水循环的类型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
海陆间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可以是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其中,海陆间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较多;而陆上内水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则数量很少。
水循环的类型
三种水循环的对比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水循环类型 发生流域 水循环环节 作用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三种水循环类型的对比
海洋与陆地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凝结、降水等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
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小
比较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异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得以转化
水循环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意义
主要内容提要
水圈的定义与水圈水体的组成
水循环的定义分类与意义
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D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
D
海陆间循环的环节
海洋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下渗
⑤——地表径流
⑥——地下径流
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没登陆的台风
C
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C
A.大气环流
B.洋流
C.水循环
D.地质循环
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循环的领域中,以海洋内部的循环为最重要
B.海陆间的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C.地球上的水时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D.大面积滥伐森林、排干湖沼是人类不恰当改变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行为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