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倍数与因数(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倍数与因数(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12 16: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 倍数与因数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举例、填写集合图等活动,理解公因数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通过自主尝试寻找公因数,能够用例举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序思考。
3.通过解决问题,深入理解公因数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因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这都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例1创设了铺地砖的问题情境,从求铺满长方形地面的方砖的边长及最大值抽象出公因数的概念。问题解决和概念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又很少参与这类劳动,缺乏直接的经验,因此,通过观察几个数的因数说说发现,这样的活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公因数这个概念,在举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公因数的概念。在找公因数和填集合图的过程中,学生深入理解概念。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公因数没有困难。这样学生学习的轻松快乐,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3重点难点
重点:
?
?
?
通过观察、发现、举例、填写集合图等活动,理解公因数的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够用例举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序思考。
难点:
?
?
?
通过解决问题,深入理解公因数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建立概念(公因数)
出示5的因数:1,5
?15的因数:1,3,5,15
?18的因数:1,2,3,6,9,18
?24的因数:1,2,3,4,6,8,12,24
1.师:观察这些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这些因数都是整数。
5、15、18、24的因数都有1.
师:说清楚1是谁的因数?
预设:5,15,18,24的因数都有1;
1是5,15,18.24的因数。
师:1既是5的因数,又是15,18,24的因数,我们就可以说1是他们的(???
)?
预设:1是他们的共同的因数。?
1是他们的公因数。
师:是啊!他们共同的因数,就叫做他们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
2.师:除了1是他们的公因数,你还发现哪个数是谁和谁的公因数?
预设:5是5的因数也是15的因数,所以5是5和15的公因数。
3.你自己能举例说什么是公因数吗?
预设:3是6的因数也是9的因数,所以3是6和9的公因数。
4是8的因数也是16的因数,所以4是8和16的公因数。
4.现在你觉得什么叫公因数。
预设: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共同的因数就叫他们的公因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举例、总结、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建立公因数这个概念。
活动2【讲授】探究方法(找公因数)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公因数,那就动手找找12和30的公因数吧。边找边思考你是怎么找的?
学生独立尝试
展示交流:
作品一
生1:12和30的公因数:1,2
生评价:不全。建议:把12和30的因数都写出来,在找到共同的因数。
作品二
12的因数1,2,3,4,6,12
30的因数:1,2,3,5,6,10,15,30
生评价:不知道干什么?应该在下面写出来,12和30的公因数:1,2,3,6
师:让学生补充上来,明确正确的书写格式。
作品三:
12的因数1,?
2,?
3,?
4,?
6,12
30的因数:1,??
2,??
3,?
5,?
6,?
10,15,30
师:画圈有什么好处?
作品四
生:12的因数1,2
,
3,4,
6,
12
30的因数:1,
2?
,3,
5,
6,
10,15,30
师:引导学生评价。
师:小符号,清楚记录了我们有序思考的过程,小符号大作用。
师: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个?
3.小结:现在大家会找公因数了吗?怎么找呢?
4.我们用这种方法找出下面两组数的公因数:10和15,16和20
?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
订正:
?
10的因数:1,2,5,10
?
15的因数:1,3,5,15
?
10和15的公因数:1,5
16的因数:1,
2,
4,
8,16
20的因数:1,
2,
4
,5,10,20,gognyin因公因数找最大最大力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16和20的公因数:1,2,4
5.假如有同学这样写了因数,那么怎么找10和15的公因数呢?
??
引导学生填集合圈
???????
10的因数??????
15的因数
??
?师:追问: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
活动3【讲授】深入理解概念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那么咱们学公因数的知识有什么用?
??
师:解决哪些问题呢?请看屏幕
1.有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彩纸,如果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边长为整理米的小正方形,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
???
读一读,说说你有哪些理解?
???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呢?把你的想法写纸上。
???
集体交流:
???
作品一:
????
12÷2=6?
8÷2=4??
学生讲思路。
????
师评价:他既考虑了长边又考虑了宽边,他的思考多么有价值啊!
??
作品二:
????
12的因数:1,2,3,4,6,12
?8的因数:1,2,4,8
12和8的公因数:1,2,4
师引导:问什么要找12和8的公因数呢?
师:我们借助课件来理解:我们沿着长方形的长,1厘米一个,1厘米1个可以剪12个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沿着宽边呢?1厘米一个,1厘米1个可以剪8个正方形而没有剩余.看来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真行。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边长是2厘米行吗?边长是4厘米呢?
师:追问:3厘米、5厘米行吗?那什么数才行呢?
师小结:这就是公因数在生活里的应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用长方形纸剪小正方形的问题,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这一解决问题,引出概念的过程,使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具体、直观,学生摸得着,看得见。从而增强了感知事实、建立概念的效果。
2.你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3.师:这样的例子还有:
用18分米长的红线和24分米长的绿线,分别编同样大小的中国结,线的长度都为
整厘米
,而没有剩余,每个中国结的长可以是几分米?
师:读一读你有哪些理解?
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18的因数:1,
2,
3,??
6,
9,
18
24的因数:1,
2,
3,
4,6,
8,
12,
24
18和24的公因数是1,2,3,6
师小结:是啊!只有18和24的公因数才能符合题目要求,才能做出同样大小的中国结。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谈谈你认为每组几人比较合适,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啊!这节课我们认识公因数,学会了找公因数,会用公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所学,学生们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