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平均数 教案数学五年级上册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1平均数 教案数学五年级上册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12 16:5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预习单、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带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信息:
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平均”这个词,平均分、平均身高、平均背诵18首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平均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
交流分享预习成果
师:同学们,经过昨晚的预习不知道你们对平均数有怎样的认识呢?请拿出你的预习单,在6人小组内交流和分享你的预习成果吧!
汇报成果加深探索
学生经过充分交流分享各自的预习成果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几个要点:
1.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2.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3.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在一组不同的数据中,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4.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所以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快乐蛋糕店的草莓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如下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2016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人均寿命大约是76岁。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活泼的形式改变传统的简单解决问题模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下面是肖扬同学周一至周五上学所花时间的情况。
【设计意图】
结合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应用会受到实际生活的限制。
4.
如果按照旅客的平均身高来订购这批新床,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不适合用平均数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习合理使用平均数。
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知识: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4)如何才能合理使用平均数?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移多补少
先合再分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