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唱脸谱》(教案) 音乐四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唱脸谱》(教案) 音乐四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9-12 17:4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南师范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欣赏课《唱脸谱》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唱脸谱》第二段,了解京剧行当、表演形式、唱腔等音乐知识,并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看脸谱、唱脸谱、画脸谱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唱脸谱》,渗透地方戏曲汉剧,让学生感受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之美,京剧和本地戏曲汉剧的异曲同工之妙,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歌曲《唱脸谱》是西南师范出版社四年级上册单元中的一首戏歌,这首歌巧妙地将京剧音乐与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融合在一起,歌曲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是通俗歌曲歌形式,B段采用西皮唱腔写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以“唱”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京剧的有关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二)难点:感受并体验京剧的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脸谱、服饰、头饰。
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以情感体验
、手势辅助等作为教法运用。用视听法、小组合作法等作为学法运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同学带来一个戏曲选段,同学们听了以后告诉老师,我唱是什么剧种?如果同学们喜欢,记得给老师掌声鼓励。
师演唱京剧《苏三起解》。
学生看完表演后,提问:1、刚刚老师表演的是什么节目?2、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有多少?
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京剧是戏曲中的一种,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京剧是产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京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走近京剧的天地中去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一)了解京剧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二)了解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出示图片和视频分辨。
(三)揭示课题
师:净也叫花脸,它这个行当的最大特点脸上的脸谱,脸谱是戏曲演员脸部的一种化妆样式,单“净”这个行当的脸谱就上百种,为什么有这么多脸谱,他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新课教学——欣赏歌曲
演绎音乐
第一环:赏析与感知——看脸谱
第一次欣赏歌曲视频,学生感知。
师:听完这首歌你印象最深的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回答问题总结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脸谱表现不同的任务个性。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是京剧的脸谱恰恰相反。师出示不同颜色脸谱人物性格和代表性人物。
第二环: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第二次欣赏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说出对歌词不理解的词语(四击头、鸳鸯瓦、beijing-opera)
第三次听歌曲。
师:回顾京剧行当的分类,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分析歌曲A段旦部分装饰音,B段净部分的拖腔的作用。
(四)分段学唱
1、A段的旦行演唱,对比装饰音和不加装饰音的效果。
2、B段净行的演唱的声音特点,拖腔部分反复模唱与手势辅导结合学唱。强调学生注意B段西皮唱腔,注意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3、
加强体验,学生边唱边分行当表演,教师身穿旦服。
(五)完整感受
(整体演唱,在歌声中感受国粹与流行歌曲巧妙融合之美,感受京剧的表演魅力)
1、“旦”部分女生身穿旦服,戴头饰,“净”部分男生戴脸谱演唱歌曲。
2、连一连,辩脸谱,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三、拓展延伸
开阔视野
(一)京剧与地方戏曲汉剧的对比
师:同学们,我国很多地方有它的地方戏曲,你们知道我们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生:广东汉剧
师:是的,广东汉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大埔是汉乐之乡,我们学校是汉乐汉剧的传习所。汉剧和京剧“净”行当脸谱是一样的,但是唱法有很大的不同。汉剧中的红脸的叫红净,乌和黑脸叫乌净。红净是用小嗓演唱,乌净用砸音演唱,看视频,我们来辩一辩。
播放汉剧乌净和红净视频。
(二)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1、学生分组画自己喜欢的脸谱
2、作品展示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走进戏曲的世界,认识了很多种脸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一定要好好传承我们民族音乐。老师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学校的汉剧表演班,汉乐表演班去,把我们的京剧汉剧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