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基础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测量平均速度基础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2 21: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测量平均速度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学校运动会上,王军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王军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秀成绩获得冠军。关于王军百米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军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王军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m/s
C.王军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D.王军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快
2.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20km/h
B.4m/s
C.2m/s
D.10km/h
3.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0.4s
B.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75m/s
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平均速度
D.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球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
5.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二、填空题
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图中数字的单位为。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__直线运动:
(2)乙图中小车前内的平均速度是__,乙图中小车做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丙图中能反映乙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填“”或“”);
(3)乙图中,运动距离跟时间的关系可用公式:__表示,其中__(填上数值和单位)。
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记录了小球每隔0.01s的不同位置,小球由左运动到右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8.某水龙头的水正在一滴一滴地下落,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分析,水滴下落0.6s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9.如图是小球从空中落入水中的频闪照片,每块瓷砖高为6cm,每隔0.1s拍摄一次,小球下落过程中,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是______(选填“静止”、“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的,经过C点的速度为______m/s。
10.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位置。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三、解答题
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由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__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5)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
(6)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AB段的路程是:SAB=______cm;BC段的速度是:vBC=______m/s。
1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测量(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4s、6s和8s所通过的距离。
请你判断方案_____更合适。
(2)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_____(选填“甲”或“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
(3)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O点到开始的距离s/m
0
10
20
30
40
从O点到开始的时间t/s
0
1.24
2.50
3.76
5.02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其运动的速度可以看作是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的。
13.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小李对该实验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cm、30cm、45c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1.92s,2.82s。
(1)若不考虑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他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v=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3)在甲中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用的方法有: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4.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约为50cm的细玻璃管注水近满,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翻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实验时,小明将玻璃管翻转后,他等气泡适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气泡运动的速度稳定时做___________,同时便于___________。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本实验对于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
。(只要写出一种合理方法即可)
1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cm;tBC=_____s;vAC=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填“大”或“小”)。由实验可知;小车在AC段做_____运动(选填“加速”“减速”“匀速”)。
16.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校物理活动小组决定举行一次自制“降落伞模型”比赛,如图所示,请思考:
(1)本次活动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________;
(2)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中,较难测出是_____,因此比赛时可让降落伞统一从______(较高/较低)的楼层飘下,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3)降落伞下落时,若以伞为参照物,地球是______(运动/静止)的;
(4)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在制作降落伞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________。(只要写出一条合理的方法)
17.如图甲所示,一名大学教授在测量步枪子弹的飞行速度,实验装置简图如图乙所示,他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测速装置,该装置在左右两端分别放置了一个铁丝,并用铁丝固定杆固定:利用步枪射出的子弹穿过B铁丝和A铁丝,测出AB的间隔路程(不大于1.5m)和间隔时间,算出步枪子弹在AB段的飞行速度。
(1)实验室中,有分度值1dm的量程是2m的刻度尺a,有分度值1cm的量程为2m的刻度尺b。有测量误差不超过1%的电子秒表c,有测量误差不超过0.1%的电子秒表d。为了测量精确,他将选取的刻度尺是______和电子秒表是______;(以上两空均填字母)
(2)实际测量时,步枪在B铁丝右侧1米处开枪,如图丙所示为使用刻度尺从铁丝A位置(刻度尺零刻线开始测量),到达铁丝B位置的读数(铁丝位置都在铁丝固定杆的右侧)。则AB段距离为______cm,图丁为子弹在AB段飞行的电子秒表测量的时间数值(小数点后有四位小数),则可以计算出子弹的在这段的运行速度为______m/s;(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3)若铁丝在遇到子弹撞击时,会发生形变导致AB段长度的测量数据出现微小的不同,这种问题是______(选填“可以避免”或“不可避免的”)。若步枪到测速装置AB的距离变大,则测量出的新的平均速度与原来相比将变______(选填“大”或“小”)。
18.如图甲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些,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图甲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会偏_________;
(4)图乙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19.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2.0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0.小强想探究锥角不等对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他采用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他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
(1)小强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___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
(2)小强选用纸锥B测量其下落速度,他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下纸锥B下落过程的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直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测得照片上E、F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s。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答案
1.B
2.B
3.D
4.A
5.B
6.匀速
0.6
加速
7.0.8
8.0.75
9.向上运动
0.6
10.5.00
0.125
11.

同一位置

变速直线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40.0
0.5
12.一

不变
13.不是
方法2
将斜面放得更倾斜
14.匀速直线运动
计时
运动

15.

5.0
1
0.033

加速
16.秒表
时间
较高
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运动
将伞面做大些或用密度小的材料制作等
17.b
d
148.90
256.7
不可避免的

18.

时间
40.0

B
19.40.0
20.0

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20.否
未控制纸锥质量或迎风面积不变
3.50
1.4
1
试卷第8页,总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