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册
3.2声音的特性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有三个音叉发声的波形图分别是A、B、C。请判断,响度相同的两图是______;音调相同的两图是______。
2.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寻声而去,其___________不变,但___________越来越大(填音调或响度),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区分“蝉噪”和“鸟鸣”是根据___________不同;“蝉噪”和“鸟鸣”是通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
4.如图所示中的吼猴能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同类不要侵犯它的领地,吼声是由吼猴的声带______产生的,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
5.小明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弦的长短、弦的材料有关,在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横截面积有关时,应该选用弦的长短、弦的材料相同,而______不同的弦让其发声对比研究,这种方法叫做______法。
6.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____)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
7.为庆祝祖国71华诞,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老师能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领唱,这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来判断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8.1938年10月25日下午16时许,侵华日军第11军第6师团占领汉口岱家山,武汉沦陷。根据《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规定,武汉市从2003年起,于每年10月25日鸣响防空警报,既检验防空警报装备情况,也警醒市民记住这个市耻日。警报声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节奏快
9.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
D.“闻其声知其人”指的是通过响度来判断的
10.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整体上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音调相同
B.甲乙丙三种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C.甲乙丙的响度、音调、音色都不相同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11.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按在桌边的钢尺能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B.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C.医生在诊病时使用的听诊器能使心脏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甲、乙、丙、丁所示声波的四个波形图中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12.许多诗句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说话的响度未变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客人听到钟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13.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B.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D.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1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越大,钢尺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实验中应该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C.钢尺越短,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
D.该实验还可以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15.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音调变大
1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李白《夜宿山寺》中的诗句,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好
D.振幅小
17.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其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有关二胡说法正确的是( )
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B.调节二胡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18.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
D.“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通过水传播的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满足题意)
19.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只能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图中,从左向右敲击瓶子,音调逐渐升高
C.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图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0.张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发声装置)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是因为音乐卡芯发声的响度变小
C.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较高
D.通过此实验可以直接验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实验探究题
21.如图所示,有四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空气柱”或“水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振动频率越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若用嘴用力吹C瓶瓶口、轻吹D瓶瓶口,可以听出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C”或“D”)响度更大;下面是用录音软件录下的两个波形,请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波形是D瓶的波形。
22.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如图甲,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___________;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弹开,理由是___________。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
(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
2,
3,
4,
5,
6,
7,i”的声音来,这个声音是___________振动产生。其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__瓶(选填“a,b,c,d,e,f,g,h”)。
参考答案
1.AC
AB
【解析】
[1]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由图可看出AC振幅相同,故AC响度相同。
[2]音调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由图可看出AB频率相同,故AB音调相同。
2.音调
响度
【解析】
[1][2]钢琴声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寻声而去,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变了,音调是不变的,响度变大。
3.音色
空气
【解析】
[1]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有各自的特色,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但音色也不一样。“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
”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判断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蝉噪”、“鸟鸣”与人耳之间,空气是传声的介质,因此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4.振动
响度
【分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歌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吼猴发出的吼声是由吼猴的声带振动产生。
[2]“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点评】
明确声音由振动产生、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以及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可解答此题。
5.横截面积
控制变量
【解析】
[1][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横截面积有关时,应该选用弦的长短、弦的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弦让其发声对比研究,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探究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
6.材料
结构
音色
【解析】
略
7.A
【解析】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每个同学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领唱,故A正确。
故选A。
8.A
【解析】
警报声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响度大,因为随着距离变大,响度变弱,故响度越大,传播得越远,故A正确。
故选A。
9.C
【解析】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A错误;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音调高,故B错误;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故C正确;
D.“闻其声知其人”指的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
AC.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生体的结构、材料有关。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三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及振动幅度相同,因此音调、响度相同,故A正确,C错误,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D.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解析】
A.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化,响度变化,所以实验时,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
C.听诊器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造成能量损耗,提高传递到医生耳朵中声音的响度。听诊器不能改变心脏跳动的振幅与响度,更不能改变音调和音色,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丁的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甲、乙、丁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家乡的口音,其意思更接近于音色不变,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弦越长、越粗、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D符合题意;
C.用力拨动吉他弦,弦的振幅变大,则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解析】
A、用力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实验中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应保持钢尺的振幅相同,控制了响度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实验中,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5.A
【解析】
手机软件所测量的声音由30dB变为50dB,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物体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则可知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B
【解析】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是指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B。
17.B
【解析】
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A错误;
B.拉二胡时,调节琴弦的松紧,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故B正确;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乐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8.B
【解析】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
C.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琵琶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错误。
故选B。
19.AB
【解析】
A.实验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直尺,还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A错误,故A符合题意;
B.从左向右敲击瓶子,声音是由瓶子和液体共同振动发声,从左到右总质量增大,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0.AC
【解析】
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乐卡芯发声的响度不会变,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是因为拔罐器中的气体越来越少的缘故,故B错误;
C.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C正确;
D.正在发生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很难将罐内空气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AC。
21.水瓶和水
低
低
C
乙
【解析】
(1)[1]用力敲击瓶身,水瓶和水振动发声。
[2][3]盛水越多,敲击时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
(2)[4][5]吹气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用力吹C瓶,则振动幅度更大,响度更大,波形图中甲波形图振幅更大,则甲为C瓶波形图,乙为D瓶波形图。
2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转换法
A
伸出桌面的长度
大小相同
音调
瓶子和水
h
【解析】
(1)[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样做是为了放大音叉的振动,使观察更清楚。
[2][3]图乙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音叉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则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乙中两音叉之间为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不能看到此现象。
[4][5]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转换法。若振动的音叉与小球接触时,甲中的小球会被弹开,响度越大,小球弹起的越高,故甲装置还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选A。
(2)[6][7][8]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等,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9]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声音。
[10]装不同水量的玻璃瓶子振动频率不同,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因此声音的音调会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h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