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 第3章 声的世界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 第3章 声的世界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3 09: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声的世界
第1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我们就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美妙声音的聆听,妈妈温柔的叮咛、爸爸严厉的训斥、老师谆谆的教导、大自然变换无穷的乐章,这些声音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接下来我们再去听一下声音,听完后想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4、35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小组讨论】
1.通过如下活动: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观看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里跳动、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向小玻璃管吹气发出声音,提问:发声的物体可以有哪些?
解: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通过了解蜜蜂、蝉等昆虫的发声情况,提问:物体发声的方式可以有哪些?
解: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
【教师点拨】
1.在归纳物体发声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
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C )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C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5、36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小组讨论】
1.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段,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
方案一: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方案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方案三: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方案四: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3.实验操作,收集信息,分析现象.
4.学生回忆生活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
提问:从“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波的形成和传播,那么类似于水波,声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解:声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师点拨】
1.在“真空玻璃罩”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利用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声音传播的介质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地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
【跟踪训练】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的速度及回音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7、3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v固>v液>v气.(填“>”“<”或“=”)
2.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回音(或回声).
【小组讨论】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解:(1)看到枪烟计时;(2)不能;(3)光速大于声速.
【教师点拨】
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2.介绍资料、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1)15
℃时,v声=340
m/s 25
℃时,v声=346
m/s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跟踪训练】
1.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C )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2.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
( B )
A.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
B.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
C.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
D.无法确定
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C )
A.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4.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其原因是
( B )
A.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B.真空不能传声
C.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