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单元练习题
复习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
宋
西
夏
都城:兴庆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038年
1.澶渊之盟使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关系
A.辽夏之间 B.辽宋之间
C.宋夏之间 D.宋金之间
2.“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 )。
A.宋高宗时 B.宋真宗时
C.宋太宗时 D.宋太祖时
3.陈桥兵变使赵匡胤了皇帝,他取代的是
A.北周 B.后周 C.后汉 D.后唐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金(女真)
建立时间: 1115年
都城:会宁
建立时间: 1127年
建立者:赵构
都城:临安
南宋
4.下列对岳飞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生廉洁奉公
B.从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
C.他的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D.最后因谋反朝廷被杀害
5.下列人物中积极开展抗金斗争的一组是
A.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
B.李纲、岳飞、韩世忠
C.宋高宗、岳飞、韩世忠
D.岳飞、韩世忠、张邦昌
6.岳飞率领宋军打败金朝主力骑兵,取得大 捷的地方是:
A、中都 B、大散关
C、郾城 D、上京
7.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是指:
A、匈奴统治者 B、党项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女真统治者
1.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请连线下列政权的都城:
(1)辽 会宁
(2)西夏 大都
(3)金 兴庆
(4)元 上京
2.小明爱好收藏历史小说,请帮助他标识下列小说故事发生的朝代。
(1)《杨家将》
(2)《瓦岗军》
(3)《岳飞传》
(4)《东周列国志》
北宋
隋唐
南宋
东周(或: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两宋时
经济重心
开始转移
经济重心
转到了南方
经济南移的过程
南方安定
北方战乱
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繁荣
劳动力技术
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人口迁移
经济重心南移
(1)南方户口超过北方两倍;
(2) “苏湖熟,天下足。”太湖地区成为全国粮仓
8.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 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9.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作物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粟 D.棉花
10.“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D.宋朝时粮食产量非常大
11.交子出现在( )。
A.安徽 B.山西 C.河南 D.四川
交子
出现时间是
出现原因
12.南宋时期,全国第一大港是
A.广州 B.扬州
C.泉州 D.刘家港
13.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是在
A.汉代 B.宋代
C.唐代 D.三国
商人及其子弟可以读书,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能做官
阅读76页元朝疆域图,找出元朝边疆设置了哪些行省?对比下图你现在所在的省份当时存在吗?或属于当时的哪个行省?
山东
14.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A.行省制度 B.八旗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省六部制
1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序》
重农政策
16.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 )。
A.活字印刷术
B.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
C.发明了火药
D.雕版印刷术
17. 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的名称是
A.指南针 B.指北针
C.司南 D.罗盘针
A
C
18.我国四大发明中北宋时期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9.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
A.北宋末年 B.元朝中期
C.南宋初期 D.唐朝末期
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
书名 作者 体例 成书时间 影响
《史记》
《资治通鉴》
司马迁
司马光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汉代
北宋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关汉卿,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
20. 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1.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 B.词 C.散曲 D.小说
2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苏轼 D.郑板桥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产生?
交子 中国的四川地区
(2)在上图中哪幅反映的是最早的纸币?
(3)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意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活动与探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根据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后期,汉匈两大民族友好交往的开端最突出的事件是什么?
(2)说出与唐朝关系密切的五个少数民族,说明唐朝与其中一个民族是如何“和同为一家”的。
(3)元朝时形成了哪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它们主要信仰什么宗教?
(4)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怎样的?对少数民族采取了那些政策?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王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们多用沉鱼落雁来作为美女的代称。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是王昭君。汉元3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宁。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坐在马车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2)突厥、吐蕃、回纥、靺鞨、南诏;
唐朝和吐蕃通过文成公主入吐蕃和金城公主入吐蕃实现了“和同为一家 ”。
(3)回族;伊斯兰教。
(4)态度:团结友好。
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