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积累下列名言警句。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2.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战国策>,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关于<战国策>( 一)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关于<战国策>( 二 )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关于<战国策>( 三)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邹忌、赵太后、苏秦等。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年轻时不务国事,国且危亡,后受谋士淳于髡的启迪而顿悟,从此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读准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
昳丽 ( ) 朝服( )
衣冠( ) 窥镜( )
期年 ( ) 朝于齐 ( )
间进 ( ) 讽谏( )
读准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
昳丽 yì 朝服zhāo
衣冠guān 窥镜kuī
期年 jī 朝于齐 cháo
间进jiàn 讽谏fěngjiàn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2.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4.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闻寡人之耳者( )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美形容词意动用法面,名词作状语闻,动词使动用法(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zhāo ))(三)一词多义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在 早晨 (zhāo )) (四)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
( )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3、明日,徐公来。
( ) 土地方圆国君旁边的近臣古义,第二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2、忌不自信 ( )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6、王之蔽甚矣 ( ) 判断句宾语前置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引导思考: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a.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b.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c.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
形容来的人很多.(注意与门可罗雀的区别.)二、品读赏析。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本文的整齐美 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巧妙设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得很美。首先,是他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1)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成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
三问 三答 :妻、妾、友
三比: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 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 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 邹忌以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都朝拜于齐
我吾与徐公孰美?莫不有求于王。 课堂巩固检测 (一)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
①朝服衣冠 ( ) ⑦能谤讥于市朝( )
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④ 闻寡人之耳者( ) ⑧今齐地方千里 ( )
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⑥邹忌讽齐王纳谏 ( )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答案)
①朝服衣冠(在早晨 ) 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
④ 闻寡人之耳者(使……闻) 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
⑥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⑦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责)
⑧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含义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
3.宫妇左右莫不私我也. ( )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4.朝服衣冠,窥镜. (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谁 以…为美仔细美丽偏爱有私心早晨朝拜(三)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忌不自信.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王之蔽甚矣.
1.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美?
2.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3.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
4.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