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 教案(2课时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秋天 教案(2课时 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3 08: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秋天》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变化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
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
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
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
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认读“秋、气、了”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乛”1种笔画。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4.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秋天景象的美丽。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教师标出第
1
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
2
自然段、第
3
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4.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5.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
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
an
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2)检查第
2
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3)指名读第
3
自然段。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
1
自然段。1.天气凉了。(1)学习生字“气”。(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气

天(
)
(
)水
空(
)
(
)
油2.树叶黄了。(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2)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了解“片”的字理。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二)品读第
2
自然段。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
2
自然段。2.学习第
2
自然段。(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
2
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5)学习生字“大、飞、会、个”。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
yī,有时候读
yí,有时候读
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2)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三)品读第
3
自然段。1.指导读好感叹句。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3.学习生字“秋、了”。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2.学习“了”字的书写。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1.熟读课文。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二、指导书写1.学习撇、捺的写法。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2.指导书写“人”。(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2)学生练习。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三、词语游戏1.摘果实游戏。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2.找部首游戏。
(课件出示:秋


会)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四、指导背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2.指导背诵3.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概括了文中介绍姓氏的各种方法,如:汉字拆分法(组合法)、说偏旁法、组词法等。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学习“许、徐”两个姓氏时,我举了两位老师的例子,学习复姓时,我还联系到了诸葛亮、司马光、欧阳修等历史人物,同时还补充了赵姓为什么排第一的趣味小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学习课外知识的欲望。 总之,在教学中永远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读的还不够充分,姓氏了解的还太少,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提升个人素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