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首联直抒胸臆。“
”和“
”把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
,另一个是
。“怀旧”句表达了对
,“到乡”句抒发了诗人
。“沉舟”和“病树”是比喻
,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
。尾联“长精神”三字,表现了诗人
。
2.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3.诗人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要表达的是(
)
A.对自己长时间被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C.为自己在荒凉的地方虚度了年华儿感到惆怅和忧伤。
D.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生活的决心。
4.下列加点数字与本诗“二十三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D.皓月千里,一碧万.顷。
5.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作者点明被贬的地点和时间,表达了心酸和愤懑。
B颔联,作者借用两则典故,表达了惆怅之余对故人的怀恋。
C颈联,作者运用反衬突出了勃勃生机,展现出豁达的胸襟。
D尾联,作者点明题意,既表达了谢意,又对友人进行劝勉。
6.对尾联中“长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喝了酒精神振奋,进而引发了浓厚的诗兴。B.振作精神,乐观面对仕宦升沉与世事变迁。
C.有勇气重新审视自己的悲惨境遇。
D.有心情欣赏千舟竞发、万木争春的美好景象。
7.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8.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9.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10.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1.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的地方。
B.“闻笛赋”借嵇康《思旧赋》体现怀念之前
C.以“烂柯人”表达诗人遭贬23年的感慨。
D.全诗表达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乐观的精神。
13.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
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
C.诗人在巴山楚水听到了吹笛声,勾起了他对白居易的思念。
D.诗人用敬酒来感谢白居易为自己唱歌。
14.对诗中颈联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15.下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揭示的哲理最相似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6.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浮沉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1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心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二.阅读题。
(一)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回乡后的哪些感慨?(2分)
?
2.你认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2分)
?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中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各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赞颂,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和“????????????”这些富有感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和“????”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
2.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2.这首诗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分别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六)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2.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答:
?
??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末句中的“暂”有什么意味?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
(九)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2.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4分)
?
?
(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表现诗人重回故地时那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感觉的,是哪个短语?
???
2.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会有“长精神”的感觉?
?
三.中考汇编。
(一)阅读古诗,完成9-10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人常用来揭示????????????????????的哲理。(2分)
10.请简要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3分)
?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颔联运用典故,选择其一,简述典故及其作用。(2分)
20.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体现“酬和诗”的特点。(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水春。今日听君歌一面,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请说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的妙处。(2分)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什么哲理??(2分)
?
(四)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借“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
(2)请对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赏析。
?
(五)古诗文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
(六)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24.白感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
?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从诗题可知,这是刘禹锡写给????????(人名)的一首???????诗。(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凄凉”“弃置”二词,饱含诗人的心酸和愤懑之情。
B.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怀旧和思乡之情。
C.颈联以“沉舟”“病树”两种意象表现诗人的乐观和豁达。
D.尾联写诗人为了感谢友人,准备暂时振作精神来面对未来。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身。怀旧空吟闻笛斌,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哲凭杯酒长精神。
?
12.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说明。(2分)
13.颈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
(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
(十)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2分)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2分)
?
部编语文九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凄凉地”和“弃置身”;
《闻笛赋》
“烂柯人”;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慨。
2.C
3.B
4.C
5.D
6.B
7.A
8.C
9.D
10.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11.B
12.B
13.A
14.D
15.C
16.D
17.C
二.阅读题。
(一)答案:
1.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意对即可,二点)
2.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二)答案:
1.闻笛赋:怀念旧友。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或人事变迁的慨叹。
2.思想感情:表现诗人历经艰辛,仍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蕴含哲理: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者“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替代,前景无限美好”均可)
(三)古诗文阅读答案:
1.“凄凉地”??
“弃置身”
2.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意近即可,2分)
(四)答案:
1.凄凉地
弃置身
2.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現在更好。
示例三: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答案:
1.D(尾联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2.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3.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
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
可)哲理:这句话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
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六)答案:B
(七)答案:1.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是刘禹锡,不是白居易 )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是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是《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2.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答: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达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八)答案:
1.首联上下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流露出愤懑不平之情)。
2.暂,暂且、姑且,姑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奋精神,表达了对朋友情义的感谢;一个“暂”字表明,诗人的旷达是惆怅中的旷达,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感伤(悲凉、无奈、对未来的隐忧)。
(九)答案:
1.C?
2.答: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达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十)答案:1.烂柯人(或“翻似烂柯人”“到乡翻似烂柯人”)
2.不仅是因为听了歌喝了酒,更重要的是诗人意识到了个人的失意磨难算不了什么,社会
是向前发展的,未来是美好的。(仅答“凭杯酒”或“听君歌”,不得分。意思接近即可)
三.中考汇编。
(一)阅读古诗,完成9-10题,(5分)。答案:
9.?(2分)乐观(旷达)进取、积极向上;新陈代谢(或者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
10.(3分)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向秀闻笛声思嵇康作《思旧赋》,王质观棋,棋局终了,斧柄朽烂,已过百年(1分)。写出自己孤身归来,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1分),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提到典故,理解典故,说出情感各得1分,计3分。
赏析一处典故,后面意思对的给2分;
赏析二处典故,后面意思不恰当的给2分。
提到典故手法,未解说含义,有情感的,给2分,
(二)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答案:
19.典故1:?闻笛赋(或向秀作赋)。(1分)
作用:怀念已故去的友人(或表达对新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1分)
典故2:烂柯人(或王质烂柯)。(1分)
作用: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或暗示自己被贬谪时间长久,对世事变迁的怅惘)。(1分)
20.(1)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1分)
(2)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1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答案:
7.诗句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
触: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用典1分,表达的感情意近即可得1分)
8.新生事物必然要代替旧事物,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前景无限美好(或: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意近即可得2分)
(四)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答案:
(1)闻笛赋
烂柯人(2)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译文:
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五)古诗文阅读答案:
?C(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六)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答案:
B(一二句没有点明酬答题意)
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或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景: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答案:
6
.白居易(白乐天)(只写“乐天”不得分)酬赠(酬谢/酬答答谢应答/赠答/回赠)
7.
A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答案:
12.“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经过嵇康故
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怀念好友。
(意思对即可)“烂柯人”指王质上山砍柴,观童子下棋,棋局
终了,手中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已过百年。
(意思对即
可)
??13.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包含事物新陈化谢的自然规律。
(意思对即可)
(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案:
(1)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
(十)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2答案:
14.①以诗为赠(回赠)(1分);②烂柯人(王质烂柯)(1分)
15.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1分)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