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13 10: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九下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和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典范(diǎn)
恪守(gè)
箴言(jiān)  
自吹自擂(léi)
B.涵养(hán)?
?
允诺(yǔn)?
?
妨碍(ài)?
??
矫揉造作(jiǎo)
C.愚蠢(chǔn)?
?
遗憾(hàn)?
?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D.谦让(qiān)?
?
积淀(diàn)
??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蔑视??
濡养??
轻觑??
水落石出
B.栖息??
要决??
旷野??
相得益彰
C.嘟囔??
沧桑??
游义??
悄无声息
D.坍塌??
飘零??
显郝??
形销骨立
3.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1)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3)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___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4)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但 并且 即使 但
B.
故 因而 即使 才
C.但 所以 无论 却
D.
故 所以 无论 才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B.由于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的挑战,使大国博弈加剧。
C.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
5.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B.因此,大多数女人,(我所说的,不包括例外情况)跟男人相比,更富有同情心,更乐于以行动帮助别人,也更礼貌,这是天生的性情所致……
C.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
D.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姿态美好的意思,这里指月亮;《精神的三间小屋》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B.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种类丰富,有春联、婚联、寿联、挽联和名胜联等。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他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一事非常愤慨。
D.利哈乔夫笔下的《论教养》,开门见山地引入论题。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8.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8分)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以“做自强少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仿照示例补充活动形式。(2分)
示例:自强人物图片展
形式一:
形式二:
(3)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风骨,请你写出两句。(2分)
(4)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李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他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因身材过于瘦小被拒绝。李康很苦恼,为此情绪低沉。请你引用一句名言劝劝李康,使他振作起来。(2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6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5分)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毕淑敏
①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②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一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③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④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
⑤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⑥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一一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⑦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一一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地交流。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⑧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作为人类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⑨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援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⑩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出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
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选自《你要好好爱自己》,有删节)
梳理短文内容,简要回答一个有教养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3分)
10.本文的中心沦点是什么?(3分)
11.请简析第⑦段的论证思路。(3分)
12.第?段划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3.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6分)
理想的风筝(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选自《同题散文经典?藤野先生?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4.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5.结合文本,揣摩刘老师说话时的语气,选出判断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凝重、严肃)
B.“好!五分!”(肯定、赞赏)
C.“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鼓励、期待)
D.“你不要管,我自己来。”(自信、坚定)
16.写出文中两处“少年”的不同含义。(4分)
①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②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7.作者对刘老师有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18.文章的题目市“理想的风筝”,④~⑧段却写了与风筝无关的事,你如何理解?(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舍弃,也是一种尊严
叶匡政
①流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经回归了牛、猴、虎、猪、马五件。佳士得公司今日宣布,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将出现鼠首和兔首,它们的总价可能会拍卖到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都“无异于打劫”,网上新闻一出更是引起了无数中国网民的愤怒。
②自从中国有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尤其传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当年英法联军所抢的那些圆明园遗物,身价就像打了鸡血般飙升。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没有道歉与愧疚,也不要愤怒和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银子。
③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100年后的今天,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
④据统计,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超过1
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05年,被英法联军当作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终于归还给天津。由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拍卖的情况仍在频繁发生。
⑤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今年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被抢劫是一种耻辱,同样挨宰也是一种耻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买回来了,即使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也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
⑥单拿圆明园兽首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让抢劫者们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虽然此举难度甚大,但我们还是要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权利和姿态。假如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他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们身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这个事实不会变。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
⑦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19.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4分)
20.第③段“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中加下划线的两个“强盗”各指什么?(3分)
21.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的具体含意。(4分)
22.结合全文,说说面对“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这件事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4分)
四.作文(50分)任选一题
1.记住?????
(横线处可填:老师的眼神、这件事、那抹绿色、你的爱……)
要求:①补题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2.按要求作文?
“度”有两个读音,读“dù”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分释义及举例如下:①人的气质或姿态:风度、态度。②限度:适度。③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度量、气度。④过(指时间):欢度春节、光阴没有虚度。⑤次:再度。⑥温度、热度。
请以“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补题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恪”应读作“kè”,“箴”应读作“zhēn”。故A不正确。
2.【答案】A
【解析】B.有误,“要决”的“决”应为“诀”;C.有误,“游义”的“义”应为“弋”;D.有误,“显郝”的“郝”应为“赫”。
3.【答案】C
【解析】①空前后句有转折之意,可选“但”;②此句前后句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选“所以”;③此句存在“条件关系”可选“无论;④此句存在转折之意。
4.【答案】D
【解析】A.“肯定”和“可能”前后矛盾;B.缺主语,删掉“由于”或“使”;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删掉“能否”。
5.【答案】B
【解析】
B.有误,括号内的文字是“大多数女人”进行补充说明的内容,应该删去“大多数女人”后的逗号。
6.【答案】D
【解析】D.是运用的比喻修辞。
7.【答案】A
【解析】A.有误,“婵娟”是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8.【答案】(1)【示例】青春年华当自强。
(2)【示例】自强故事讨论会?
自强诗词朗诵赛
(3)【示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示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答案】答案:①热爱大自然,②用公共语言表达内心、与人交流,③了解历史,④有远大目标,⑤敬重敬畏敬仰人类优秀品质.
10.我们必须通过后天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1.首先提出本段论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接着解释公共语言的内涵及用公共语言交流的意义,最后从反面论证不会用公共语言交流的人难以算是有教养的人.
12.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后天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比作酵母,论证了后天教育在培养人的教养上的重要作用,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3.“多半”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表推测,指的是一个懂得爱护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爱护植物的人,也可能会爱护动物、爱护动物,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避免了表达的绝对化.
14.内容上:渲染了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气氛,奠定全文温暖的感情基调,以景喻人,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由风筝引出下文,是用春天的景色和风筝勾起我对刘老师的回忆,突出了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十分大,让我至今记得他。
15.A
16.①句中的少年指的是刘老师,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依然如少年一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在放风筝时仍像孩子一样朝气蓬勃,富有生气,对生活充满热爱,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②句中的少年指的是和学生时代的作者一样的广大青少年。在这里将孩童与年过五十,身有残疾却对生活有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刘老师进行对比,表现出我因为刘老师而产生积极的改变,表达我对他的感激之情。
17.通过记叙了刘老师年过半百,身患残疾依然在讲台上跳跃讲课,同时上历史课给我们很大触动,从而影响我大学专业选择历史系,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感激和喜爱之情;以及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即使残疾,依然努力生活,也体现了我对刘老师的赞美和敬佩。最后因为多年未见刘老师,也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
18.标题有两层含义:①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播也理想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②每年春天,刘老师都放风筝,那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④~⑧段侧重于对刘老师的描写,看似与风筝无关,实则突出了刘老师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达了我们对刘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也为下文写“放风筝”和体现主旨作铺垫。
19.舍弃,也是一种尊严。
20.前者指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圆明园中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后者指100年后的今天,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
21.侵略者掠夺了我们的国宝,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不应该忘记,但我们不能遭受第二次掠夺。兽首的天价拍卖,无异于侵略者对我们的第二次掠夺,只不过这次是披着文明的外衣进行的。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追讨回来的情形下,我们只有舍弃,保持着一种缺憾,维护民族尊严。
22.【示例】①继续加入《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②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流失文物,让抢劫者们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③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坚决不上“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的当。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