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气排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气排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1-09-13 09: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气排球》教案
课的设计: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健康、快乐为主题,大力推广普及气排球运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高一内容,属水平目标五。气排球运动于1984年诞生于我国,气排球是由柔软的塑料制成,比赛用球圆周76-80厘米,比普通排球圆周长约13厘米;球重仅100-120克,比普通排球约轻160克。相对于普通排球:气排球重量轻、速度慢,击球方法多样,对初学者能起到减少恐惧感、提高学习信心与兴趣。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对运动产生兴趣,掌握1-2门感兴趣的项目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气排球理念与其不谋而和。气排球的特点可大大提高青年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比赛的趣味性,并可作为普通排球的辅助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双手正面垫球与传球是气排球球运动最基本的技术,本课确定,双手正面垫球与传球为主教材,上手发球与侧身低手发球为辅教材,并初步学习、运用“五人制”气排球比赛规则。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6)班学生,男生22人、女生20人合计42人。高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排球及气排球接触较少,基本技术(垫球、传球、发球)基础较弱,针对学生的现状,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让学生愉悦地主动参与学习与锻炼,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在教学中通过模拟教学比赛,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基本掌握双手正面垫球、传球及上手发球与侧身低手发球技术,了解与初步掌握运用气排球比赛规则。(教学重点)
(二)体能目标: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逐步形成主动、积极锻炼的习惯;(教学难点)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技术动作,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发展个性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程序: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完成本课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设计
(一)开始部分:3分钟
①课堂常规
:包括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②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并强调安全意识。
(二)准备部分:6分钟
①慢跑:绕三个排球场慢跑3圈。2分钟
②徒手活动操:让学生身体肌肉、关节充分活动,预防损伤。8节×4×8拍
4分钟
(三)基本部分:31分钟
1、准备姿势结合原地双手正面垫球、双手头上传球的教学与学生练习
2分钟
①教师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②学生通过看、听、想、模仿动作集体徒手练习。
动作要领:垫球(插、夹、提);传球(移、蹬、跟),动作连贯协调。
2、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双手正面垫球与双手头上传球练习
5分钟
①教师与学生进行练习示范,强调练习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
②学生以排为单位分散到三个排球场进行练习。
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并及时纠错。
要求:注意手法、手型,移动要迅速,击球力量要合理控制。
3、学习上手发球与侧身低手发球技术
2分钟
①教师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②学生通过看、听、想、记忆动作要领与方法。
4、学生以排为单位进行上手发球与侧身低手发球练习
7分钟
①学生按单双号分列于球场两端进行发球练习。
②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并及时纠错。
5、“五人制”气排球规则的学习与运用
15分钟
①教师进行规则讲解,重点强调比赛位置的轮转。
②学生以排为单位分散在三个排球场进行练习;无参与比赛的同学在场地边空隙进行传、垫球练习。
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合理运用比赛规则。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1、整理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操。学生模仿,跟随教师做放松活动。
2、对本课进行小结;教师鼓励学生,评价本课。
3、收回器材。
五、教学效果预计:
预计8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本课所学的动作技术,90%以上的学生能理解、掌握“五人制”气排球的比赛规则,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最高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2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40%左右。运动负荷中等偏上。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学生技术基础较弱,练习随意性较大,练习节奏不容易控制。2、解决办法:教师多关注学习弱势群体,注意引导学习;要有较强控制学生的能力与应变能力。3、发挥优秀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