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江西师大附中
植物代谢二轮复习
野败型水稻
超级杂交水稻
杂交之父:袁隆平
植物代谢研究室
植物调节研究室
植物育种研究室
植物代谢的思维导图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频考点
1.从分子水平考查
2.从细胞/个体水平考查
3.从生态水平考查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频考点
C3
1.从分子水平考查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条件/物质/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
环境变化对C5C3[H]和ATP含量的影响
元素的来龙去脉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应对策略:通过列表、图解、反应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对比、归纳,总结解题规律,要理解性记忆
图表等对比归纳示例
处理(短时) C3 C5 ATP/[H] (CH2O)合成
暗处→亮处
亮处→暗处
CO2供应减少
CO2供应增加
有机物运输受阻
☉☉☉
处理(短时) C3 C5 ATP/[H] (CH2O)合成
亮处→暗处 ↗ ↘ ↘ ↘
暗处→亮处 ↘ ↗ ↗ ↗
CO2供应减少 ↘ ↗ ↗ ↘
CO2供应增加 ↗ ↘ ↘ ↗
有机物运输受阻 ↗ ↘ ↗ ↘
规律:C3、C5含量变化都相反;
当CO2供应不变时,C5含量变化
与(CH2O)合成量变化相同;
当CO2供应改变时,C5含量变化
与(CH2O)合成量变化相反
处理(短时间) C3 C5 ATP/[H] (CH2O)合成
亮处→暗处 ↗ ↘ ↘ ↘
暗处→亮处 ↘ ↗ ↗ ↗
CO2供应减少 ↘ ↗ ↗ ↘
CO2供应增加 ↗ ↘ ↘ ↗
有机物运输受阻 ↗ ↘ ↗ ↘
如图所示为物质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过程可以产生ATP的是:
A.1、3、5、6 B.1、4、6、7
C.1、2、7 D.1、5、6、7
B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频考点
1.从分子水平考查
2.从细胞/个体水平考查
3.从生态水平考查
讨论图
问题1:请结合左图对右中各图做出分析
问题2: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获取观察指标?
m
甲
乙
丙
丁
例: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自变量如何操纵
因变量如何测量
如:比较O2生成量
NaHCO3
NaHCO3
油层
NaOH
焦性没
食子酸
2.从细胞和个体水平考查
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
C3、C4植物在叶片结构、光合作用等方面差异
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曲线图
应对策略
通过结构模式图进行列表总结
学会分析坐标曲线图:
加强曲线图中貌离神合的归纳和练习
例1
三点二段
C点原因
BC段原因
限制因素(C点前C点后)
关键点移动
m
关键点移动
B点:增大光合作用左移,增大呼吸右移
C点:增大暗反应右移,减少暗反应左移
改变温度
①给出最适(光25、呼30:25→30)
②不给最适(较低→适当升温)
升高二氧化碳
减少N、P供应
m
问题: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造林绿化有何关系
绿色崛起,江西的梦想!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频考点
1.从分子水平考查
2.从细胞/个体水平考查
3.从生态水平考查
3.从生态水平考查
光合和呼吸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作用
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稳态方面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非生物因素
应对策略
默写和理解物质循环过程;分析能量流动的变化,总结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的特点以及和生产实际的联系(生态农业)
例:碳循环
A
B
D
C
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总结元素进入和离开
生物群落的途径
某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能量流图和碳循环图,其中A-F/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请回答: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图1中C代表__,相当于图2中的__
X与甲图示中生物类群的细胞结构不同,属于__生物,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 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特点是_____
碳循环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图1中的___通过图2中____处(a-d)的___反应和X中的__作用
本专题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与其他章节有密切联系 ,为学科内综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许多知识和农业生产、生活相联系。复习时,一、要利用过程图解,从物质和能量两方面入手,分析各阶段场所、条件、过程及影响因素;二、要注意利用坐标曲线直观形象分析各种外界影响因素;三、多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总结;四、多总结问题解决的基本范式。
小 结
二 教材实验给我们的启示
年分 科学家 实验过程及现象 启示
1642 海尔蒙特 柳树5年只浇
水2.3kg →76.7kg;
土90.2kg→90,7kg
1771 普利斯特利 小鼠+绿色植物
小老鼠不易窒死
1864 萨克斯 叶暗处理,一半曝光,
一半遮光,
碘汽处理(图)
要控制无关变量
要对照,其他
条件要适宜
除对照处,
材料处理
以及一致性
二 教材实验给我们的启示
年分 科学家 实验过程及现象 启示
1880 恩格
尔曼
1939 鲁宾
卡门 H218O+O2→18O2;
H2O+C18O2→O2
材料选择的
重要性,操纵
实验变量能力,
观察指标获取
方法多样性
和巧妙性
设法分开的
方法-同位素
标记法的应用、
有怀疑才有创新
应对策略:把课本中实验所学到的方法、技能和设计实验原则用到实战中
遵循实验的基本原则
用变量分析的思想
总结实验步骤的4个基本环节:
选择材料,分组编号;
操纵自变量,设置对照组;
控制无关变量;
确定并描述因变量的观察或测量
例: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自变量如何操纵
因变量如何测量
如:比较O2生成量
NaHCO3
NaHCO3
油层
NaOH
焦性没
食子酸
无关变量的控制
无关变量在对照实验各组之间要相同且适宜;
用同种且长势相同的植株或叶片
注意装置、试剂或材料本身对实验结果影响
例:图2:排除光照会使焦性没食子酸变色
例:排除物理因素对液滴的影响
NaHCO3
油层
NaOH
焦性没
食子酸
如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仪器。在密闭的小室内,放有一新鲜叶片和CO2缓冲液,缓冲液用以调节小室内CO使其浓度保持在0.03%,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刻度毛细管内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为了防止光照引起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那么对照组小室内应放置
A.同样大小新鲜叶片和水
B.同样大小死叶片和缓冲溶液
C.同样大小纸片和水
D.同样大小死叶片和水
利用下列装置研究叶片有氧呼吸强度随时问变化的趋势。如何设置对照,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为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强度,实验者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活力)的小麦种子放入下列装置(装置足够大,满足种子萌发时的O2需求),在环境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因萌发种子的生理活动产生的热量引起锥形瓶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怎么设置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