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 历史试题(四)(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2届高三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 历史试题(四)(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3 06: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
历史(四)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由于该地反周的势力较大,周王室遂封伯禽建国于此,加以震慑和统治。伯禽受封时,王室除分给他“殷民六族”和许多宝器外,还特意让他带去了记述周礼的“典册”和精通礼制的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鲁地原属殷商统治的中心地区
②伯禽受封利于周文化在鲁地的传播
③周礼维护了西周中央集权政治
④周礼反映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战国时代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前两者是官僚队伍的主体,后者居于次要地位。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B.世官制仍然是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高度集权
D.列国已出现郡县等行政区划形式
3.秦汉长城是代表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也是秦汉王朝强大国力的体现。下列关于秦汉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有
A.秦朝修筑长城和“五尺道”,加强了北方边防
B.秦长城西起甘肃敦煌东至辽东,绵延六千余里
C.汉武帝以“修德安民”为“守国之道”,故不修长城
D.秦汉为防范匈奴,在战国长城基础上建成新的长城防线
4.论及中国古代某项中央政治制度,有学者称:“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此项中央政治制度
A.参与“议政”者皆为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
B.体现了分割宰相事权以集权于皇帝之目的
C.能够弥补政务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D.有利于完善监察体系杜绝官员的贪污腐败
5.钧窑兴起于北宋,烧出的釉色有蓝中带红或带紫,红紫的颜色如玫瑰,极为艳丽;汝窑生产的器皿,带有较细的纹片,以淡天青为基本色调,有“色近雨过天晴”之称。据此可知,宋代钧窑和汝窑都曾经生产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粉彩瓷
6.忽必烈即位后,设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偶或以中书省宰臣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衔,代表中央出外,临时主持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事务,因事而设,事毕则罢,治所和辖区都不固定。由此可知,行省
A.始设于忽必烈在位时期
B.形成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C.开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D.范围与今天省基本相同
7.明初,中书省既罢,原隶属其下的六部之地位相应提高,上承皇帝之命,分工督理庶务,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昔日宰相的事权。各部长官皆为尚书。有人指出,在历史上也曾有一个朝代实行过分割宰相事权的制度。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朝代”是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这部书主要根据林则徐《四洲志》、历代史志、明末以来直至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人所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地图、部分科技资料勾稽贯串而成。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史地、科技知识的著作,在当时堪称中国人编著的介绍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这部著作
A.对思想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B.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C.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
D.打着孔子的旗号谋求政治变革
9.有学者痛陈:“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把中国视为东亚‘睡狮’,而把它视作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并立即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叫嚣”。材料中的“此”指的是
A.甲午战争
B.公车上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武昌起义
10.近代中国人开始创办报刊始于19世纪70年代,报刊往往成为宣传进步思想的主要媒介。下列近代中国人创办的报刊,按其创办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时务报》
②《昭文新报》
③《青年杂志》
④《新潮》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11.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以创造适合于20世纪国际潮流的“少年中国”。下列各项,与此相关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12.1937年秋,毛泽东明确要求八路军总部“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指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性作用,而有一种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种“拿手好戏”指的是
A.阵地战
B.运动战
C.游击战
D.交通破袭战
13.内战初期,国民党军具有军事优势,在战场上也取攻势,但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游击战大量歼灭其兵力。随后,国民党军主力陷于陕北、山东两大战场无力自拔,广阔的中原地区却门户洞开。面对这一局势,中共的应对是
A.派周恩来等赴重庆和谈
B.命令东北野战军对沈阳发动总攻
C.令刘邓大军挺进鲁西南
D.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以筹建新中国
14.要建立新中国,需要有一整套的建国纲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提出了完整的建国纲领。下列论著,为新生政权建立奠定理论基础的有
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论人民民主专政》
④《论十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有学者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合作经济的一种经营形式,是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层次。这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C.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逐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16.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城邦是全体公民的联合体
②城邦民主仅为公民的民主
③城邦男人享有平等参政权
④盛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德国诗人歌德首次步入乌菲齐博物馆,他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四下里深邃的静默令人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独特感受,仿佛人们进入上帝的殿堂时体验到的那种情感,而当观者看到展出的作品时,这种情感愈加强烈;这些作品,连同收藏它们的殿堂一起,是为神圣的艺术奉上的崇拜之物。”他可能驻足欣赏的作品包括
①达芬奇《天使》
②拉斐尔《雅典学院》
③波提切利《春神图》
④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有学者指出:“18世纪英国政治体系的特点是国王与议会之间分享权力,但议会逐渐占了上风。而此时的英国议会是由土地贵族所控制的:在上院中具有终身议席的贵族和在下院中的乡绅。”该学者意在指出18世纪的英国
A.仍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
B.逐步形成王权与议会制衡的格局
C.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D.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19.右图所示农业机械出现在某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A.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D.自由主义构成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
20.论及“一战”发生的原因,有学者写道:“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以及在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上述材料包含的引发“一战”的因素包括
①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的对抗
②德国与英国的矛盾激化
③德国与法国的矛盾激化
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有学者写道,面对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每个国家“都调整、控制、指导、规划和试图拯救本国的经济体系,设法尽可能少受其他国家无法预料的行为的影响”。这些国家“拯救本国的经济体系”的共同特点有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C.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立法干预工业生产
22.关于二战后世界整体性问题,有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各部分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而政治事件和环境变迁也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而且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的交互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就此而言,无疑大家都同处于一个世界。”下列外交文件,有助于加强“战后世界的整体性的”的有
①《布雷顿森林协定》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③《北大西洋公约》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立的法律依据是
A.《巴黎条约》
B.《布鲁赛尔条约》
C.《单一欧洲法》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24.下表所列,是某一国际经济组织部分年份的峰会主题。该组织
2001年: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004年:一个大家庭,我们的未来
2008年:亚太发展的新承诺
2011年: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
A.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B.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C.约定在15年内取消各种关税壁垒,实行零关税
D.建立了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25.“一个完美的历史学家必须绝对具有足够的想象力,才能使他的叙述既生动又感人,但他必须绝对地掌握自己的想象,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必须既能进入深入而巧妙的推论,又具有充分的自制力,以免将事实纳入假说的框架。显然,他必须在想象力与材料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稍有不慎,便‘失足’于文学的虚构”。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A.想象力和材料在历史研究中同等重要
B.基于材料的合理想象有助于历史研究
C.历史学徘徊在科学和文学之间左右为难
D.丰富的想象力是历史研究的最重要前提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15至1918年,为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期,几乎是倾全力于思想解放;1919至1921年,为第二期,几乎是倾全力于宣扬西方思想,凡是中国所无,前未之闻的学说主义,无不视为救世良药,尽量输入,一律欢迎,尤喜爱新鲜而有刺激性的各种社会主义,近于一种宗教热。
——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达回忆道:“当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很少翻过来,我们只是从日文上看到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懂一点马克思主义,实在十分困难。1920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第一期”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第二期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史实。(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的原因,概括指出毛泽东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再认识”的重大成果及意义。(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1840-1860年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这一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不断有新的国家加入国际贸易的行列,导致了国际贸易额的急剧增长。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主要是由欧美工业国家经济的巨大增长推动的。……伴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落后地区作为工业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此外,铁路线在各大洲的延伸,港口的开发和建设,商船吨位和航线的增加,都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在许多学者看来,这种经济全球化已经是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它就必然要被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之中,中国也不例外。所以,对于中国来说,与其被动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还不如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摘编自[德]赖纳?特茨拉夫《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梳理19世纪末以来的历史脉络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6分)
28.秦汉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始设郡县,以后封建制与郡县制长期交叉并行,为对偶之制,常被并列评议,以较衡两制的优劣、长短,此为秦汉以降列朝政论的一大题目,是历千百年而不止歇的争议,其论辩焦点,一是两者何者有助于长治久安;二是两者何者“公”、何者“私”。
——冯天瑜《“封建”考论》
材料二: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特权。……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等
材料三: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春秋战国始设郡县”的史实依据,并从“有助于长治久安”的角度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5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刘邦和汉武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内容。综合上述材料,概述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确立的积极意义。(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朝治理边疆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其积极意义。(5分)
29.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既深且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欧洲国家到处都显得怒气冲冲,剑拔弩张。同时,为了有效地达到内部的巩固,好像细菌传染一样,扩张的野心开始到处膨胀。……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民族感情,但却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夺取点什么。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是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会在最后一分钟吓退。……而巴尔干战争的征候则表明,战争的乌云已向欧洲转移。
——摘编自[奥]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回首20世纪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具有导致一再发生世界大战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或不可制止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存在着制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对于世界大战能否避免的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不可笼统地说能够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把战争推到……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今后人类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手段都投入战争了。
——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这次大战的性质。(5分)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二战的新观点。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军事价值”,并指出二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盟国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4分)
历史(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D
C
A
B
A
A
A
D
C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C
B
D
D
A
B
B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史实: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北大等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5分)
(2)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中文译著的出版与流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促进作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积极宣传。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意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5分)
27.
(1)原因和条件: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生产互补性增强;交通运输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形成。(4分)
(2)说明: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表现:坚持改革开放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6分)
28.
(1)依据:商鞅变法,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特点:郡县两级,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5分)
(2)内容:刘邦:郡国并行制;汉武帝:确立刺史制度。意义: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深远影响。(5分)
(3)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建立以长城为核心的边疆防御体系。意义:加强边疆管理;利于边疆稳定;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5分)
29.
(1)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争斗;欧洲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帝国主义战争。(5分)
(2)新观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二战在中国爆发。军事价值:牵制日军主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表现: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944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6分)
(3)保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世界和平不可分割;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4分)
中正-历史选考模拟卷(四)
1
/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