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单元测试题1(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单元测试题1(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13 05: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单元测试题1(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有下列几句话,叙述中不是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B.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
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km/h
D.飞机落地时的速度200m/s
2.物理量有标量和矢量之分,以下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有(  )
A.速率
B.平均速度
C.位移
D.速度变化量
3.小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为10.2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4m/s,则小华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
A.10m/s
B.10.2m/s
C.10.3m/s
D.10.4m/s
4.历经15个昼夜连续航行,由昆仑山舰、许昌舰、骆马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三十一批护航编队航行4500海里,顺利抵达亚丁湾东部预定海域。2018年12月24日上午9时40分,与第三十批护航编队会合,随即开展共同护航行动,舰队中各舰运动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午9时40分”指的是时刻,“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若以“昆仑山舰”为参考系,“许昌舰”一定是静止的
C.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许昌舰”看作质点
D.根据题中数据可估算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5.2019年11月5日,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49颗卫星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假设火箭在某段时间内做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由v变为3v,在这段时间内,火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6.在日常的驾车出行中,导航软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辅助工具。下图是某导航APP在导航过程中的画面截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导航过程中车辆所处位置时可以把车看作质点
B.图中的“5公里”表示该车在当前路段仍需行驶的路程
C.图中的“13:02”表示该车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间隔
D.图中的“区间车速80”表示该车经过特定区间的平均速率为80km/h
7.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这一时刻
B.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
C.物体在第3s内指的是物体在2s末到3s末这1s的时间
D.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8.如图所示;为六种小车在沿直线同向行驶进行测试时的0—100km/h加速时间或40km/h—0的制动时间(大约值),下列说法正确的(  )
车号
初速度/(km?h-1)
末速度/(km?h-1)
所用时间/s
1
0
100
5.0
2
0
100
7.0
3
0
100
10.0
4
40
0
1.5
5
40
0
2.0
6
40
0
2.5
A.速度变化最快的是4号车
B.3号车与4号车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C.六种车的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的方向均相同
D.2号车的末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9.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到零。在此过程中,对质点运动的描绘正确的是(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仍要继续增大
10.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时,物体的速度为12m/s,方向向东;当t=10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1m/s2
B.2m/s2
C.1.4m/s2
D.14m/s2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5分)
1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请完成以下各题。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或直接测量而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
①时间间隔;②位移;③加速度;④平均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取决于(______)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3)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不同的实验要求不同
12.请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度,重复5次,取平均值。计算你测量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
三、解答题(共45分)
13.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先以的速度行驶20km,又以的速度行驶10km,则汽车在这30km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14.一辆汽车从原点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了研究汽车运动的规律而记录下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表所示。试求:
时间t/s
0
1
2
3
4
5
6
7
位置坐标x/m
0
0.5
2
4.5
8
12
16
20
瞬时速度v(m/s)
0
1
2
3
4
4
4
4
(1)汽车在2s末的速度和5.5s末的速度?
(2)第2s内的平均速度和前5s内的平均速度?
(3)前4s内的加速度?
15.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15m的位置,在t=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s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m的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s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m处位置,再经过1.5s到达地面。求:
(1)前1.5s内平均速度是多少?
(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仅保留一位小数)
16.如图所示,一个实心长方体木块,体积为abc,且a>b>c.有一质点自A点沿木块表面运动到E点,则
(1)最短路程是多少?
(2)质点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是瞬时速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是瞬时速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km/h是平均速度,选项C符合题意;
D.飞机落地时的速度200m/s是瞬时速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
平均速度、位移、速度变化量即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故选A。
3.A
【详解】
小华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A。
4.C
【详解】
A.“上午9时40分”指的是时刻,“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路程,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舰队中各舰运动速率相同,但运动方向可能不同,故以“昆仑山舰”为参考系,“许昌舰”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B错误;
C.由于运动距离远大于舰船尺寸,故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许昌舰”看作质点,C正确;
D.由于只知道路程及时间,位移未知,故无法估算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这段时间内,火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故选B。
6.D
【详解】
A.在研究导航过程中车辆所处位置时可以把车看作质点,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5公里”表示该车在当前路段仍需行驶的路程,所以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13:02”表示该车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间隔,所以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区间车速80”表示该车经过特定区间的瞬时速率为80km/h,所以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物体在时指的是物体在末时,指的是时刻,故正确;
B.第末就是第初,指的是时刻,故B正确;
C.物体在第3s内指的是物体在2s末到3s末这1s的时间,故C正确;
D.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1s初到5s末这5s的时间,故D错误。
本题选错的,故选D。
8.AD
【详解】
A.由可知,速度变化最快的是4号车,故A正确;
BC.由速度变化量为可知,3号车的速度变化量为,4号车的速度变化量为,速度变化量为矢量,因此两车的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反,故BC错误;
D.2号车做加速运动,故加速度方向与末速度方向相同,故D正确。
故选AD。
9.BD
【详解】
AB.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0.AC
【详解】
取向东为正,当末速度方向仍向东时,加速度为
即加速度大小为1m/s2。
取向东为正,当末速度方向向西时,加速度大小为
即加速度大小为1.4m/s2。
故选AC。
11.A
B
A
【详解】
(1)[1]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通过点的数量就可以知道时间间隔。通过用刻度尺量出始末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得到小车运动的位移,A正确,B、C、D错误。
(2)[2]因为
所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由交流电的频率f决定。故B正确,A、C、D错误。
(3)[3]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纸带记录运动情况,故A正确,B、C、D错误。
12.,
【详解】
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度为29.62cm、29.66cm、29.64cm、29.65cm、29.66cm;
平均值为

测量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13.22.5m/s
【解析】
【详解】

前段时间为:
第二段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14.(1)
2m/s;4m/s;(2)
1.5m/s;2.4m/s;(3)
1m/s2;
【详解】
(1)由表格数据可知,汽车在2s末的速度为2m/s;5.5s末的速度为4m/s;
(2)第2s内的位移为?x2=2m-0.5m=1.5m,则第2s内的平均速度
前5s内的位移x5=12m,则平均速度
(3)前4s内的加速度
15.(1)2.5m/s,(2)8.3m/s。
【详解】
(1)由题图可知,前1.5s内小球的位移为:
x=H-h′=5m-1.25m=3.75m
所以前1.5s内平均速度:
==m/s=2.5m/s;
(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
s=5m+5m+15m=25m
总时间:
t′=1s+0.5s+1.5s=3s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
′==m/s≈8.3m/s。
16.(1)(2)
【分析】
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当两点之间沿直线距离最短,路程最短.
【详解】
(1)由于质点只能从外表面移动,要求所经路径(即路程)最短,即表面展开图上,A、E两点间的线段长度,由题意a>b>c可知,自A点经DC棱上的一点P到E点,路程最短如图①所示,最短路程s=;
 
(2)由初位置A到末位置E的线段即为质点的位移,大小如图②所示,由数学知识可得;
【点睛】
在计算位移时,注意将立体转成平面后再计算.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在以后的题目中用得不多,但将立体图形展开求解最短路程的方法却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