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彝族舞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彝族舞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9-13 08:0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学科
音乐
班级
七年级
人数
课题
彝族舞曲
课时
1
执教
李恩
日期
※教材分析:《彝族舞曲》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作品创作于1960年,是琵琶演奏家王惠然以云南彝族民间音乐素材《烟盒舞曲》以及《海菜腔》为基础,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作品为a羽调式,复三部曲式结构,不同速度的二拍子加上不同的琵琶演奏手法,使得作品各个乐段的情绪变化显著,旋律时而优美抒情,时而热烈奔放,曲风轻快、简洁、明亮,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学生分析: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七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并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同时,有意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他们能够较为主动地根据教学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但由于他们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思维的独立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其知识经验和心理品质仍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因此,他们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自我表达的思想性都还不够。
从已有的学习经验来看,七年级的孩子们能识读乐谱,也能准确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速度、节奏、情绪、旋律、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偏爱流行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接受度不高,且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小学,所接受的音乐教育不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2、利用聆听、感受、模唱不同音乐主题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3、通过对乐曲的赏析,引导学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之美,并能对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产生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2、模唱不同的音乐主题,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教学难点:1、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2、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师生问好2.趣味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2.模唱旋律,练习发声
引导学生用LU即兴模唱旋律,帮助学生用正确的位置发声,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
二、新课导入
1.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你知道那些民族及其文化,简单说一说。2.出示彝族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3.简介彝族及其民间歌舞“烟盒舞”和“海菜腔”,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民族民间艺术,导入新课。4.板书课题(PPT展示课题)。
1.回答问题。2.观看图片,回答问题。3.认识和了解彝族及其人文知识。
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通过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传授新知
初步感知1.播放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视频,引导学生完整聆听音乐,并说自身感受。2.介绍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3.出示琵琶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琵琶的音色及演奏手法。分段赏析1.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回答问题。a:本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b: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场景)?2.播放A段音乐,引导说一说本段音乐带来的感受?a:出示第一主题,引导学生模唱第一主题,体会乐曲旋律特点。b:出示第二主题,对比感受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的情绪变化。c:完整播放A段,引导学生分析A段乐曲结构。3.播放B段音乐,引导学生说出本段音乐带来的感受。a:出示a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速度和情绪,说出本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音乐形象?并视唱a主题b:出示b主题,引导学生感受第二主题的情绪和速度,并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景象。c:出示c主题,引导学生感受琵琶音色的变化,并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景象。d:出示d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本段音乐主题的特点和所描绘的场景。e:完整播放B段音乐,请学生随音乐主题变化做出不同的律动。4.播放“尾声”,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本段乐曲和前面几段乐曲的异同点,并说出它描绘了什么景象。5.引导学生对比各主题音乐中音乐要素的异同,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乐曲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初听音乐,说感受。2.认识作曲家,了解创作背景。3.认识和了解琵琶的音色及演奏手法1.聆听“引子”,说感受。2.聆听A乐段,体验和感受A乐段的情绪。3.对比聆听本段乐曲和A段乐曲的异同,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表现的影响。4.聆听“尾声”,分析乐曲结构。5.做小练习,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视听结合,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增强学生的乐曲体验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能帮助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多一些思考的角度。提升学生对艺术审美的认知。
四、拓展延伸
1.播放彝族歌手吉克隽逸演唱的歌曲《云南》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彝族海菜腔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
1.欣赏歌曲《云南》。
五、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