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鸿门宴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鸿门宴 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13 18: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鸿 门 宴 》学案
高二备课组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古今义、词类的活用
2、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二、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
2.把握人物性格。
三、学法指导
1、收集课文中相同的字弄清含义并归纳规律。(实词、虚词)
2、积累相关知识。(古今义、词类的活用)
3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和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四、学习过程
第一、二 课时
一、预习导学。
同学们,经过高一两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高中自主学习的乐趣了吧?相信自己能行,而且我们确实能做到,只要你专注、肯做就一定会有大收获。哲人说:“很多事情并不是你不能做,只不过是你不愿做。”那你是能做而不愿做的人,还是能做且愿做的人?让我们一起来预习《鸿门宴》吧!
第一课时预习:
1.查字典,在书本上标出难读字的读音,把课文朗读给同桌听,
并给下面的字词注音释义:
飨( ): 素 ( )善:
卮( ): 戮( )力:
玦( ): 瞋( )目:
目眦( ): 跽( ):
参( )乘: 彘( )肩:
啖( ): 俎( ):
间( )行:
2.查注释,初步了解1-5段文意,同桌互译1-5段,把翻译不了的用红笔画出。
A\把文中有以下字的句子写在下面并写出含义:
使 王 故
B\翻译以下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文: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
③具告以事 译文:
④为之奈何 译文:
3.查资料,把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写在下面。
作者 (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 、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余字。鲁迅称其为“ ”。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当过亭长的刘邦先后起义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称楚怀王。项、刘同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项梁死后,刘邦、项羽分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谁就是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并屯兵霸上把守函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听后十分恼火,立即率军直抵新封鸿门。这个事件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双方策略的高下,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第二课时预习:
查注释,初步了解6-12段文意,同桌互译6--12段,把翻译不了的用红笔画出。
A\把文中有以下字的句子写在下面并写出含义:
谢 内 然
B\为上文“使、王 、故”补充句子和意义。
C\翻译以下句子:
① 籍何以至此 译文:
②范增数目项王 译文: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译文: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自主学习反馈:
交流预习成果并解决翻译疑难。
3、合作探究,总结翻译规律
A \在文言文翻译中你有什么发现和好方法?说一说。
B\翻译下面七句话,想想它们在翻译时有什么特点、规律?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吾令人望其气。
c\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e\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f\此天子气也。
g\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请你在课文中再各找一例写在下面。
三、巩固拓展
一星作业:
1、解释下列多义词。
A、军
①沛公军霸上( ) ②为击破沛公军( )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B、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 ) ②皆为龙虎( )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C、在
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②此其志不在小( )
D、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 ) ②贪于财货( )
③长于臣( )
2、翻译以下句子
素善留侯张良
籍吏民,封府库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为之奈何
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星作业:
结合本文及学过的文言文,归纳下列词语的义项。
之 因 如 意 举
示例: 相
例句 出处 释义 用法
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 门 宴 》 互相 副词
使子婴为相 《鸿 门 宴 》 宰相 名词
伯乐学相马 〈〈订鬼〉〉 观察 动词
第三课时
一、预习导学。
回忆文言文有关“字”“词”的文言现象,写在下面并各举文中一例。
便要还家
处处志之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欲穷其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稍稍宾客其父
孟尝君客我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自主学习反馈:
交流预习成果并解决预习出现的问题。
3、合作探究
A\快速阅读课文,把文中的有通假字、古今义的字词归纳在纸上,在课堂上投影并补充。
B\把有词类活用现象中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现象的字词归纳在纸上,在课堂上投影并补充。
C\探究思考:名词作动词的出现有特点吗?特点是什么?
三、巩固拓展
一星作业:
1、写出加点字的通假字
成五采  距关 毋内诸侯  要项伯  不敢倍德  蚤自来 与臣有郤 不者 置之坐上
2、写出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④而听细说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 ⑥再拜献大王足下
3.写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沛公欲王关中  素善留侯张良  乃夜驰之沛公军  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伯杀人,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 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范增数目项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头发上指  刑人如恐不胜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持剑盾步走 间至军中  道芷阳间行  拔剑撞而破之 
二星作业:
找出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并写出它的意义和用法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秦师遂东
5、驴不胜怒,蹄之
6、其一犬坐于前
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8、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9、不耻下问
第四课时
一、预习导学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们认为对课文人物刻画最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
要求:想象当时人物的心态、表情,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读。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
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
1、让学生自我推荐,复述课文内容。要注意把握关键细节,要求点明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复述情况作简要点评,并澄清错误的理解。
2、理清全文思路。写出课文结构图示
3、人物性格分析和艺术特点鉴赏。
a\.通过研读课文,选取其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或在文中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表现,要明确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
b.讨论课文的写作特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鉴赏个性,教师只能点拨引导,不要预设问题的答案。
c\樊哙从进门到坐下,项羽有什么心理活动,请用第一人称写出。
d、你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应具有怎样的性格?你拥有了吗?
三、巩固拓展
一星作业: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甲: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苏轼《贾谊论》)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③孝文帝说之,超迁
④贾生志大而量小
⑤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⑥则知其有狷介之操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译文:
②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译文:
③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译文:
3、.“孝文皇帝初立”后“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4、文中作者引用苻坚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二星作业:
每两个学习小组之间协商,从下列几组辩题中选择一个,明确正方和反方,分配角色,搜集材料,准备辩论卡片。
①项羽是“妇人之仁”——项羽具有“君子之度”
②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项羽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
③刘邦具有雄才大略——刘邦善于搞阴谋诡计
④项羽是我心中的英雄——刘邦是我心中的英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