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
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
远谋。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内容小结:
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的 ,说明必须 ,运用正确的 ,并掌握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取信于民
长勺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远见卓识
杰出才能
取信于民
战略战术
战机
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同“遍”,遍及、普遍)
(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为人所信服)
(赐福、保佑)
(动词,击鼓)
( 战胜)
(倒下)
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古今的不同意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可以凭
表示可能,许可
参与
隔开,不连接
案件,官司
监牢
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的不同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从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其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所以)
(缘故,原因)
(听从)
(跟随)
(这样,如此)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7、何以战 ?
8、夫战,勇气也 。(共26张PPT)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李世民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谏,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和“讽刺”不同。
接受,接纳
讽:
纳:
邹忌用委婉的话劝齐王接受臣子的规劝。
谏:
规劝的话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策》
兼语句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邹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ɡ jī
zhāo
cháo
zōu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课文串讲
长,身高
在早晨。名→状
穿。名→动
偷看。此处为“照”
对…说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 孰:副词,谁
=甚美。太美了
比得上
判断句。标志:……者也。
=信自。宾语前置
又
第二天
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补足音节,无意义
如
第二天
通假字,“熟”,仔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认为
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
=视自。宾语前置
=甚远。太远了
在晚上。名→状
表顺接,两个动作相连
偏爱。形→动
以…为美。意动
三个句子都是判断句。标志:…者,…也。
实在
比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没有
表被动。受蒙蔽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
当面。名→状
过失
上等的
议论
指责
公开场合
=于市朝谤讥。介词结构后置
使…听到。使动用法
集市
隔一段时间
偶尔
满一年
即使
“齐王纳谏”这件事
朝见
到
所说的
=于朝廷战胜。介词结构后置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结构小结
宫妇左右
朝廷大臣
四境之内
妻
妾
客
结论:由此观之,臣之蔽甚矣
问题:“三比” 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
1、从比美入手,首先向齐威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令人耳目一新,激发对方的兴趣。
2、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以小见大,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文言知识
小结
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原语序是:不信自。
宾语前置
补:何后之有。唯利是图
何厌之有。惟命是从
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以加重语气。
被动句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状语后置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王之蔽甚矣。
5、客从外来,( )与( )坐谈。
省略句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名词作状语,当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穿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古今异义:
左右
古
今
身边的人
表示方位
议论、指责(无贬义)
诽谤,恶意中伤
谤讥
古
今
土地方圆
地点 地域
地方
古
今
第二天
明天
明日
古
今
一词多义:
动词,朝拜
名词作状语,早晨
名词,朝廷
通“熟”,仔细
谁,疑问代词
副词,很
厉害,严重
朝
皆朝于齐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孰
孰视之
吾与徐公孰美
甚
君美甚
又弗如远甚
王之蔽甚矣
副词,很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美:以……为美,意动用法。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讽:委婉劝说。
谤讥:公开议论。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
二、解释下列各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朝
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济而夕设版焉
2.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
3.诚
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朝见,朝拜
朝廷
读zhāo,在早晨,名→状
谁
通“熟”,仔细
什么
真心,诚意
实在,确实
果真(表假设)
4.善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京中有善口技者
王曰:“善。”
善良的人,形→名
好的
擅长
好,可以。表示同意或应允
6.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身高
治理,整治
修建
5.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见张良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爱
私下
私人的,自己的
8.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7.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时候
偶尔
参与
夹杂
比得上
追上
等到
三、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 邹忌修八尺有余
C.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四、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美甚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甚矣,汝之不惠
D. 时人莫之许也
D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王之蔽甚矣。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五、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 ”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 ”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 ”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经商,做买卖
对……说
赢利
辛勤耕作
恩泽
指代秦公子子楚(异人)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 ”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 ”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 ”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2.解释下列句子。 (1)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2)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
如果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可以遗留万世,我愿意去资助他。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 ”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 ”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 ”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吕不韦资助异人并力助其夺得秦王王位,帮助他养育儿子。助其于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共9张PPT)
一、有关常识:
课文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事。善于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它是由西汉时期的刘向整理、编辑修订的。
二、解题:
邹忌,齐国人,曾任齐相,有辩才,善鼓琴。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齐王: 齐威王 谏:进言
二、解释:
通假字
孰视之
同“熟”,仔细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词类活用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上书谏寡人者
写
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
入朝见威王
一词多义
朝
朝廷
朝服衣冠
早晨
皆朝于齐
朝见
于
欲有求于我
对
皆以美于徐公
比
皆朝于齐
到
战胜于朝廷
在
上
上书谏寡人者
写
受上赏
上等
孰
我于徐公孰美
谁
孰视之
同“熟”,仔细
美
吾与徐公孰美
漂亮
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
皆以美于徐公
漂亮
之
暮寝而思之
代这件事
孰视之
代徐公
客之美我者
取消句子独立性
王之蔽甚矣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特殊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固定句式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固定句式
2.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3.忌不自信。
忌不信自。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否定句)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判断句
······者也。
······者,······也。(共22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用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
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错误。
解题
解释词语竞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返回
1
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返回
2
孰与城北徐公美。
与……比谁更……
返回
3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返回
4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指公共场合。
返回
5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认为……美)
返回
6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指责。
返回
7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
返回
8
朝服衣冠,窥镜。
察看。
返回
9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通“熟”,仔细。
返回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返回
11
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
返回
12
邹忌讽齐王纳谏。
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这改正错误。
返回
13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以
返回
14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如,比不上。
返回
15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实在。
返回
16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返回
17
旦日,客从外来。
第二天。
返回
18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返回
19
朝服衣冠。
早晨。
返回
20
时时而间进。
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