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下册音乐6.编花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下册音乐6.编花篮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9-13 09:5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编花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表达出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集到鲜花娇艳的牡丹花的喜悦心情。曲调为齐唱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均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第六、第七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月句形成了对比。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出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模仿、体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河南民歌的音乐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衬词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与河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对民歌产生兴趣。
三、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编花篮》
四、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歌曲风格,有感情的演唱出歌曲的韵味。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听录音范唱河南民歌《编花篮》,请学生猜猜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教师用板书与河南方言出示课题。
2.
教师教授学生简单河南方言。
(设计意图:通过河南方言的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
学唱歌曲《编花篮》
1.
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歌曲中哪个乐句最有河南的味道?
学生聆听范唱,思考并回到问题。
总结民歌的一大特点:方言的语调与民歌旋律相一致
2.
演唱调式音阶
教师板书五声调式音阶
提问:老师刚才演唱的河南民歌,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什么音?
3.
唱六声调式音组。
教师归纳河南民歌风格特点
4.
教师范唱曲谱,寻找曲谱特点,并让学生熟悉旋律及唱名位置。(师手指黑板唱名,帮助学生熟悉唱名位置。)
5.
学生自主视唱歌曲曲谱,提出学习要求。
检测学习结果:学生分组视唱曲谱,同伴之间相互评价。
教师纠正指导
师生合作、旋律结唱。
6.
聆听歌曲提出问题“歌曲演唱了什么内容?”
学生聆听回答(解释牡丹花是河南洛阳的市花,人们都用洛阳牡丹甲天下来赞扬河南。)
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每句结尾字的发音规律。总结民歌的押韵。
学生用“Lan”演唱歌曲旋律。
7.
教师用河南方言带读及教唱歌词。
(设计意图: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模仿学唱中加深学生对河南民歌的感受与体验。)
8.
完整的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继续练唱难点乐句
教师范唱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导学生感受豫剧中甩腔的演唱方法,同时了解河南人豪爽、自信的特点,用亮相、甩腔等方式来表现河南音乐的特点。
学生模仿教师演唱。
(设计意图:采用示范、模仿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
表现歌曲
1.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2.
采用不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四)
小结《编花篮》是千万首民歌中的一首,希望今后你们能主动去了解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