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陈情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陈情表 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13 18: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教育学生珍视亲情,培养学生知恩、感恩和报恩的思想品德。
3.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
教学重点:体会李密对祖母的深情,学会感恩。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李密 (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 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
(一)《陈情表》内容概要
1.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
2.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来一个“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
(二)问题设计
1.自古忠孝往往不能两全,作为一个“贰臣”李密的这篇请辞之作,写来可谓不易。那么文中是如何灵活地将忠孝问题处理好的呢?他打动晋武帝之心的是哪些句子?
提示: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为突破口,言辞中我们体会到李密对祖母的殷殷深情,时间的长短比较让皇帝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与前文中的“圣朝以孝治天下”“沐浴清化”等言辞形成呼应,给统治者熨贴和不可拒绝的感觉,能够达到“孝治”和“忠君”的最佳状态,莫过于答应李密的辞官之请,让他尽孙辈孝心,满足其“乌鸟私情”。文中提到的“乌鸟私情”亦是打动皇帝的又一个条件,“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2.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在字里行间溢出的人间亲情?
提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拘形式。教师适当延伸,人间的亲情不一定建立在亲缘和血缘之上,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人,他们互相不是亲人,情感却胜似亲人。比如背起妹妹上学的洪战辉,比如收养了弃婴的好心人,还有民间传说的包拯对喂养他乳汁的嫂子称之为“嫂娘”,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人间有真情,我们应该感恩真情,感恩最让我们感动的亲情。
(三)艺术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陈情表》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融情于事。强烈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2.融情于理。上表陈辞,不仅要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还需在陈情中言之以理。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史载司马昭死,武帝司马炎坚持为父行三年丧礼;他即位时举贤的六条标准,又明示了“孝敬尽礼”“友于兄弟”两条。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3.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四、字词整理
1.读准下列字音。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宠命优渥(wò)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拔擢(zhuó)
盘桓(huán) 气息奄奄(yǎn) 更(gēng)相为命
2 .古今异义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语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皇天后土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