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 八上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 八上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14 07: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新知导入
这是一张1900年法国国内邮寄的明信片。1900年,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大国崛起》(解说词)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义和团反侵略的史实,并能充分认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从而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2、能简要复述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一、义和团运动
1、读材料,找出义和团运动的原因、特点、口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特点:①
带有迷信色彩
②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口号:扶清灭洋
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材料二:(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经清政府考察后,义和团)团民就更加疯狂……公开表演这种所谓的刀枪不入法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2、读材料,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
盲目排外
迷信色彩
材料:皇太后昨晚在宫内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为时极久。旋即议定,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因该团实皆忠心于国之人,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日】佐原笃介《拳乱纪闻》
3、读材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并说说清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态度: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
目的:利用义和团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1)直接原因: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根本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进一步瓜分中国,扩大侵略权益
赵立行:从世界背景来看,作为瓜分中国狂潮的延续,八国联军侵华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扩张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过程。
天津保卫战
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聂士成阵亡)
义和团廊坊大捷
西摩尔率兵从天津进犯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大沽炮台战役(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
2.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对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围攻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八国联军进城后,烧杀抢掠
3.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慈禧西逃,下令剿杀义和团,请八国联军“助剿”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性质:
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处决义和团民
材料:…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亦复不应忘去者,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瓦德西拳乱笔记》
4、读材料,分析义和团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是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问题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①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
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
②组织形式:
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③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④作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
主要斗争矛头: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慈禧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们在一起。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901年
2.签订双方:
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一批不平等条约
????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内容:
主要内容
影响
①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盐税等税作担保
人民负担更沉重,经济命脉被控制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便于帝国主义武力威胁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
天津
北京
大沽
紫禁城
3、内容:
主要内容
影响
①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盐税等税作担保
人民负担更沉重,经济命脉被控制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便于监控清政府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便于帝国主义武力威胁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
影响:
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42
1858
1860
1895
1901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课堂小结
1.
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一情形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随堂练习
D
2.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A.中英协定关税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3.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的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正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D
4.《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
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
5.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