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13 17:48:52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第一单元复习
浙教版
九年级上
复习导入
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
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蓝色
pH和酸碱性的关系: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
测定pH的方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
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被测溶液的pH。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盐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工业上混有Fe3+为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
浓硫酸的特性:强腐蚀性、脱水性、吸水性
硫酸
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酸+碱→
盐+水
1.能使指示剂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某些盐→新酸+新酸
能干燥:H2、O2、SO2、HCl、CO2

吸水性:是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作用,是物理性质
脱水性:是浓硫酸夺取有机物中氢.氧元素(2:1),生成水,是化学性质
鉴定Cl-:
用途:用于金属除锈、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帮助消化等
向样品中加入AgNO3,产生白色沉淀后加入稀HNO3溶液,沉淀不溶解
用途:用于金属除锈、浓硫酸在实验室作干燥剂等
鉴定SO42-:
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H2SO4
+
BaCl2==BaSO4↓
+2HCl
HCl
+
AgNO3
=
AgCl

+
HNO3
电离时,阳离
子全部是H+的
化合物
复习导入
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酸碱性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是白色片状固体、易溶于水、易潮解,密封保存
氢氧化钙(熟石灰或消石灰)
电离时,阴离
子全部是OH-的
化合物
可溶性的碱:NaOH、KOH、Ca(OH)2、Ba(OH)2、NH3·H2O等
不可溶的碱:Cu(OH)2、Fe(OH)3、Mg(OH)2、Zn(OH)2
4.酸十碱→盐+水
1.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某些盐→新碱+新盐

常见的盐
盐的通性
碳酸钙(CaCO3)
: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氯化钠(NaCl、食盐):白色粉末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
CaCO3
+
HCl
H2O
=
CaCl2
+
2
CO2
+
鉴定CO32-::
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盐+某些盐→新盐+新盐
由金属离子
(或NH4+)与
酸根离子构
成的化合物
1.盐+某些酸→新盐+新酸
2.盐+某些碱→新盐+新碱
复分解反应
定义: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鉴定NH4+:
滴加NaOH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钾钠铵盐皆可溶
硝酸盐遇水无影踪
盐酸盐不溶氯化银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酸皆可溶,碱溶5种
盐的可溶性口诀:
盐的可溶性
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B
2.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稀硫酸、食盐溶液和烧碱溶液,这种试剂是(

A.
酚酞
B.
石蕊试液
C.
硫酸铜溶液
D.
碳酸钠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分别打开盛浓硫酸和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能看到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口附近出现   现象,说明浓盐酸有较强的  
 性;浓硫酸有   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两者都需要_____保存。
(2)它们的水溶液都显   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色。
白雾
挥发
吸水
密封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选试剂及用量
A
碳酸钠
氯化钾
适量的水
B
盐酸
硫酸
适量氯化钡溶液
C
氧化钙
碳酸钙
过量稀盐酸
D
氯化钾溶液
稀盐酸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
,
所选试剂及用量均正确的是(

B
课堂练习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
CO2

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A、B
两个实验,验证
CO2

NaO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A
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
中气球胀大。
CO2+Ca(OH)2=CaCO3↓+H2O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
是   (填代号),理由
是 
          。
NaOH溶液与
CO2
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课堂练习
5..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Na2SO4、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B
6..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过滤?
B.NaOH溶液?
Ca(OH)2
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C.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D.CH4
H2O
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B
课堂练习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CaCO3+2HCl=CaCl2+H2O+CO2↑
BaCO3
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
课堂练习
8.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
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Z-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流程中“浓缩”“结晶”属于    变化。
物理
(2)滤液
2
中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    (填化学式)。
BaCl2
(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氯化钡晶体产量的有
(填序号)。
①将毒重石进行粉碎  
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③将滤液
2
通入到滤液
1

①②③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后小练
如图是四种常见饮料的
pH,其中呈碱性的饮料是(  )
A.可乐
B.橙汁
C.牛奶
D.苏打水
2.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硝酸铵属于氮肥
“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4∶3
3.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
pH
4.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表所示,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5.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的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
A.有酸味的物质
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
6.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
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Z-7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流程中“浓缩”“结晶”属于    变化。
(2)滤液
2
中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    (填化学式)。
(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氯化钡晶体产量的有
(填序号)。
①将毒重石进行粉碎  
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③将滤液
2
通入到滤液
1

7.“登高取物”游戏规则:梯子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升一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甲同学根据规则能顺利获奖,乙同学根据规则从
CaCO3
、CuSO4、KNO3
、BaCl2
中选择合适物质填入①②两处,也顺利获奖。
(1)②是     。
(2)写出图中有
CuO
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下表: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构成微粒
Na+、CO32-
Na+、HCO3-
溶解度(常温)
21.5?g
9.6?g
两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
NaHCO3
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   
 
         。
(2)在研究
Na2CO3

NaHCO3
的转化时,小明觉得
Na2CO3转化为NaHCO3的过程中,由于
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
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
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产生呢?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
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
不同。
参考答案
D
2.D
3.C
4.C
5.B
(1)物理(2)BaCl2(3)①②③
(1)BaCl2
(2)CuO+2HCl=高温=CuCl2+H2O或C+2CuO===2Cu+CO2↑
(1)判断NaHCO3溶液是否呈碱性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不大
酸根离子(或阴离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