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 七上2.2 海陆的变迁 一课一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 七上2.2 海陆的变迁 一课一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11 09:41:2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 七上2.2 海陆的变迁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八下·漳平期中) 读材料与“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2018年11月26日0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福建广东多地有震感。
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板块内部
B.地震与火山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交界地带都是相互挤压的
D.板块内的海洋与陆地是稳定不动的
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在高楼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高楼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答案】1.D
2.B
3.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包括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除一些小的群岛以外,其余都是海洋,故答案为:D。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处,故A错误、B正确。板块交界处既有挤压,也有张裂运动,故C错误。板块内部的海洋与陆地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有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当地震发生时,在高档室内如来不及离开,可以躲到空间较小的卫生间、墙角或坚固的桌子下,故A错误、B正确。在室外要离开高大建筑物,包括电线杆、广告牌等,故C错误。在室外在躲在空旷的地方,不能进入建筑物内,故D错误。故答案为:B。
4.(2021·通辽)妞妞同学了解到德国学者魏格纳注重观察地图,也找到一些地图来观察分析,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由远古到现在应该是甲→乙→丙
B.图2漫画表示的是“盖天说”
C.图3珠穆朗玛峰长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长胖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
D.图4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图1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由远古到现在应该是甲→丙→乙,故A错误。图2漫画表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故B错误。图3珠穆朗玛峰长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长胖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故C错误。图4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说明此处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形成了高大山脉,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2021八下·薛城月考)读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5.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板块是(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C.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6.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答案】5.C
6.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5.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由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目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还在缓慢升高。故答案为:C。
6.由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看出,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答案为:B。
(2021·贺州)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1日晚,云南大理漾濞连续发生多次2.8级至6.4级地震。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和②板块张裂运动 B.①和⑤板块碰撞挤压
C.①和⑥板块碰掩挤压 D.⑤和⑥板块张裂运动
8.板块运动可能造成(  )
A.地中海不断扩张 B.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C.大西洋将会消失 D.喜马拉雅山脉变成海洋
【答案】7.C
8.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7.云南位于①亚欧板块和⑥印度洋板块两个板块交界的位置,受板块挤压影响,多地震,C正确。①②张裂形成红海,A错误。①⑤碰撞挤压使得日本附近多火山地震,B错误。⑤⑥应为碰撞挤压,D错误。
8.地中海在板块不断挤压下面积不断缩小,A错误。红海在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下,面积不断扩大,B正确。大西洋主要为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为板块挤压,将会继续隆升,D错误。
9.(2021·石景山模拟)科学家在青海约5000米的汉台山等地,发现了距今2.5—3亿年间的放射虫化石。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证明了该地区当时的地理环境(  )
A.是雪山起伏的高原 B.是温暖的海洋环境
C.由陆地变迁为海洋 D.陆地不断漂移扩大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可知,放射虫生活在温暖的海里,随后由于海陆变迁,这里由海洋变为陆地,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10.(2021七上·郓城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图中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2)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森林遗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海水运动 B.地壳运动 C.气候变暖 D.人类活动
【答案】(1)C
(2)B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超级大陆称为泛古陆,后来,大陆开始分离,大约6500万年以前,北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分离,大洋洲与南极洲最后分离,经过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最后移到了南极地带,目前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据此可知,图中顺序应为③④②①,所以ABD错误,C正确。
(2)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森林遗迹,说明以前台湾海峡是陆地,如今变成海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1)C;(2)B;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11.(2021七上·镇赉期末)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拼合大陆的古地层结构相似
B.拼合大陆的古生物化石相似
C.拼合大陆的生物具有相似性
D.南美亚马孙平原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答案】D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包括大陆轮廓的吻合性、拼合大陆古地层的相似性,拼合大陆生物的相似性拼合大陆的古生物化石相似等。南美洲亚马孙平原茂密的原始森林是由于这里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12.(2021七上·桂林期末)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  )
A.地球膨胀说 B.海底扩张说 C.大陆漂移说 D.板块构造说
【答案】C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是在看到南美洲东部与非洲西部轮廓十分吻合的情况下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得到了人们的证实,故答案为:C。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13.(2021七上·怀仁期末)当地震发生时,错误的自救方式是(  )
A.在楼上,应跳出窗外逃生或使用电梯离开
B.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
D.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
【答案】A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在家里或在楼上,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自救措施: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14.(2021七上·天峨期末)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D.全球气候的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所以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故答案为:B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15.(2021七上·天峨期末)下列海陆变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我国东海底的古水井 B.大西洋的形成
C.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D.我国南海吹填造岛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海陆变迁指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我国东海底的古水井说明陆地变成海洋,不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A错误。大西洋的形成,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由于大陆漂移引起美洲大陆与欧洲和非洲大陆分离后而形成的,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是由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B错误。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珠穆朗玛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C错误。我国南海的吹填造岛是人工填海造陆,与人类活动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16.(2021八上·封开期末)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不包括(  )
A.地壳变动 B.海平面上升 C.人类活动 D.地球自转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成海洋,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壳变动 、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地球自转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故答案为:D。
【点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7.(2021七上·长春期末)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的
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太行山曾经是由海洋,后来才演化为陆地的。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二、综合题
18.(2021七上·梅河口期末)读“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鲁甸地震震中的地理坐标:经度:   ,纬度   。(必须用字母表示经纬度)
(2)写出甲板块的名称:   。
(3)鲁甸靠近的丙地震带的名称是(  )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喜马拉雅山是由乙   板块和丁   板块的   运动形成的(选填:张裂或碰撞)。
【答案】(1)103.3°E;27.1°N
(2)非洲板块
(3)B
(4)印度洋;亚欧;碰撞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鲁甸隶属于我国云南省(东半球、北半球)结合图示信息,依据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可判定,地震震中的地理坐标是103.3°E,27.1°N。
(2)读图,七大洲中,非洲位于甲板块上,依据位置,图中甲板块的名称为非洲板块。
(3)世界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由图示信息可知,鲁甸靠近的丙地震带的名称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位于J亚欧板块和乙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由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4)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19.(2021七上·西乡期末)读板块构造图,完成下列内容。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是一块整体,而是分成   大板块。它们是:①   板块,②   板块,③   板块,④   板块,⑤   板块,⑥   板块。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板块的是   板块。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答案】(1)6;亚欧;美洲;太平洋;印度洋;非洲;南极洲
(2)太平洋
(3)澳大利亚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地球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分成了六大板块,其中①是亚欧板块,②是以美洲大陆为中心的美洲板块,③是太平洋板块,④是印度洋板块,⑤是非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0.(2021七上·淮南期末)下图为“七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B   ;D   。
(2)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   (填字母或名称)。
(3)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填字母或名称)。
(4)图中M,N两地中,   地的地壳比较稳定,   地的地壳比较活跃(填字母),主要原因是   。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90%以上分布在环   沿岸和   地带。
【答案】(1)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C)
(3)亚欧板块(A);印度洋板块(F)
(4)N;M;N处于板块中间,M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在两板块碰撞处
(5)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B是以非洲为中心的非洲板块,D是以美洲为中心的美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C表示的太平洋板块。
(3)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位于A亚欧板块与F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4)图中M、N两地中,位于内部的N比较稳定,而位于板块交界处的M比较活跃。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均位于板块交界处,90%以上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点评】(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21.(2021七上·桂林期末)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3)材料三说明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答案】(1)海洋;地壳运动
(2)陆地;海平面上升
(3)人类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形成了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2)由材料二可知,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
(3)由材料三说明可知,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点评】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 七上2.2 海陆的变迁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2021八下·漳平期中) 读材料与“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2018年11月26日0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福建广东多地有震感。
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地震都发生在板块内部
B.地震与火山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交界地带都是相互挤压的
D.板块内的海洋与陆地是稳定不动的
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在高楼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高楼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4.(2021·通辽)妞妞同学了解到德国学者魏格纳注重观察地图,也找到一些地图来观察分析,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由远古到现在应该是甲→乙→丙
B.图2漫画表示的是“盖天说”
C.图3珠穆朗玛峰长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长胖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
D.图4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2021八下·薛城月考)读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5.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板块是(  )
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C.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D.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6.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2021·贺州)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5月21日晚,云南大理漾濞连续发生多次2.8级至6.4级地震。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和②板块张裂运动 B.①和⑤板块碰撞挤压
C.①和⑥板块碰掩挤压 D.⑤和⑥板块张裂运动
8.板块运动可能造成(  )
A.地中海不断扩张 B.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C.大西洋将会消失 D.喜马拉雅山脉变成海洋
9.(2021·石景山模拟)科学家在青海约5000米的汉台山等地,发现了距今2.5—3亿年间的放射虫化石。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证明了该地区当时的地理环境(  )
A.是雪山起伏的高原 B.是温暖的海洋环境
C.由陆地变迁为海洋 D.陆地不断漂移扩大
10.(2021七上·郓城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图中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2)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森林遗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海水运动 B.地壳运动 C.气候变暖 D.人类活动
11.(2021七上·镇赉期末)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拼合大陆的古地层结构相似
B.拼合大陆的古生物化石相似
C.拼合大陆的生物具有相似性
D.南美亚马孙平原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12.(2021七上·桂林期末)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  )
A.地球膨胀说 B.海底扩张说 C.大陆漂移说 D.板块构造说
13.(2021七上·怀仁期末)当地震发生时,错误的自救方式是(  )
A.在楼上,应跳出窗外逃生或使用电梯离开
B.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
D.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
14.(2021七上·天峨期末)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D.全球气候的变化
15.(2021七上·天峨期末)下列海陆变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我国东海底的古水井 B.大西洋的形成
C.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D.我国南海吹填造岛
16.(2021八上·封开期末)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不包括(  )
A.地壳变动 B.海平面上升 C.人类活动 D.地球自转
17.(2021七上·长春期末)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的
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二、综合题
18.(2021七上·梅河口期末)读“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鲁甸地震震中的地理坐标:经度:   ,纬度   。(必须用字母表示经纬度)
(2)写出甲板块的名称:   。
(3)鲁甸靠近的丙地震带的名称是(  )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喜马拉雅山是由乙   板块和丁   板块的   运动形成的(选填:张裂或碰撞)。
19.(2021七上·西乡期末)读板块构造图,完成下列内容。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是一块整体,而是分成   大板块。它们是:①   板块,②   板块,③   板块,④   板块,⑤   板块,⑥   板块。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板块的是   板块。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20.(2021七上·淮南期末)下图为“七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B   ;D   。
(2)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   (填字母或名称)。
(3)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填字母或名称)。
(4)图中M,N两地中,   地的地壳比较稳定,   地的地壳比较活跃(填字母),主要原因是   。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90%以上分布在环   沿岸和   地带。
21.(2021七上·桂林期末)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3)材料三说明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1.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包括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其中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除一些小的群岛以外,其余都是海洋,故答案为:D。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处,故A错误、B正确。板块交界处既有挤压,也有张裂运动,故C错误。板块内部的海洋与陆地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有运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当地震发生时,在高档室内如来不及离开,可以躲到空间较小的卫生间、墙角或坚固的桌子下,故A错误、B正确。在室外要离开高大建筑物,包括电线杆、广告牌等,故C错误。在室外在躲在空旷的地方,不能进入建筑物内,故D错误。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图1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过程由远古到现在应该是甲→丙→乙,故A错误。图2漫画表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故B错误。图3珠穆朗玛峰长高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长胖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分离,故C错误。图4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古老海洋生物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说明此处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形成了高大山脉,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答案】5.C
6.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
5.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由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目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还在缓慢升高。故答案为:C。
6.由六大板块示意图可看出,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答案为:B。
【答案】7.C
8.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7.云南位于①亚欧板块和⑥印度洋板块两个板块交界的位置,受板块挤压影响,多地震,C正确。①②张裂形成红海,A错误。①⑤碰撞挤压使得日本附近多火山地震,B错误。⑤⑥应为碰撞挤压,D错误。
8.地中海在板块不断挤压下面积不断缩小,A错误。红海在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下,面积不断扩大,B正确。大西洋主要为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为板块挤压,将会继续隆升,D错误。
9.【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放射虫是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可知,放射虫生活在温暖的海里,随后由于海陆变迁,这里由海洋变为陆地,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10.【答案】(1)C
(2)B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超级大陆称为泛古陆,后来,大陆开始分离,大约6500万年以前,北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分离,大洋洲与南极洲最后分离,经过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最后移到了南极地带,目前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据此可知,图中顺序应为③④②①,所以ABD错误,C正确。
(2)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森林遗迹,说明以前台湾海峡是陆地,如今变成海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1)C;(2)B;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11.【答案】D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包括大陆轮廓的吻合性、拼合大陆古地层的相似性,拼合大陆生物的相似性拼合大陆的古生物化石相似等。南美洲亚马孙平原茂密的原始森林是由于这里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12.【答案】C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是在看到南美洲东部与非洲西部轮廓十分吻合的情况下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得到了人们的证实,故答案为:C。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13.【答案】A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在野外,应远离陡坡以防坠物滚落,在家里或在楼上,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墙角或桌椅下,在教室,应迅速有序地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故答案为:A。
【点评】地震自救措施: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14.【答案】B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所以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故答案为:B
【点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2亿年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后来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的证据有南美洲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15.【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海陆变迁指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我国东海底的古水井说明陆地变成海洋,不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A错误。大西洋的形成,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由于大陆漂移引起美洲大陆与欧洲和非洲大陆分离后而形成的,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是由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B错误。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珠穆朗玛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C错误。我国南海的吹填造岛是人工填海造陆,与人类活动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16.【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成海洋,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壳变动 、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地球自转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故答案为:D。
【点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17.【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太行山曾经是由海洋,后来才演化为陆地的。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18.【答案】(1)103.3°E;27.1°N
(2)非洲板块
(3)B
(4)印度洋;亚欧;碰撞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鲁甸隶属于我国云南省(东半球、北半球)结合图示信息,依据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可判定,地震震中的地理坐标是103.3°E,27.1°N。
(2)读图,七大洲中,非洲位于甲板块上,依据位置,图中甲板块的名称为非洲板块。
(3)世界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由图示信息可知,鲁甸靠近的丙地震带的名称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位于J亚欧板块和乙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由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4)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19.【答案】(1)6;亚欧;美洲;太平洋;印度洋;非洲;南极洲
(2)太平洋
(3)澳大利亚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地球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分成了六大板块,其中①是亚欧板块,②是以美洲大陆为中心的美洲板块,③是太平洋板块,④是印度洋板块,⑤是非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0.【答案】(1)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C)
(3)亚欧板块(A);印度洋板块(F)
(4)N;M;N处于板块中间,M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在两板块碰撞处
(5)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B是以非洲为中心的非洲板块,D是以美洲为中心的美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C表示的太平洋板块。
(3)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位于A亚欧板块与F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
(4)图中M、N两地中,位于内部的N比较稳定,而位于板块交界处的M比较活跃。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均位于板块交界处,90%以上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点评】(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由大洋组成,其他板块则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被迫抬升,在亚欧板块南部边缘地带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21.【答案】(1)海洋;地壳运动
(2)陆地;海平面上升
(3)人类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形成了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2)由材料二可知,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
(3)由材料三说明可知,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点评】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例如喜马拉雅山在升高,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海平面的升降,如在山脉发现海底化石,和人类的活动,如围海造陆。在所有的原因中,人类的活动是影响最小和最局部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