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九年级
上
6.我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看》这首诗歌的内容,也欣赏了穆旦所看到的春的世界,感受他笔下的春的独特与美好。今天我们一起领略诗人穆旦在描写如此美好的春景之后有有哪些思考。
我
看
穆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三、四、五节诗歌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2.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诗歌的主题。
朗读三、四、五节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运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亲切感,就好像是诗人在和大自然级万物面对面倾心相谈,便于情感交流,使人倍感亲切。
合作探究
一、诗歌中的“你”指谁?有何作用?
(1)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的。
二、读第三节,诗中的
“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合作探究
(2)充满生机和活力。
通过“丰润”“勃发”表现出来的。
三、如何理解第三节最后两句诗“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的。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这春天般优美的环境中蓬勃生发。
承上启下:由描写眼前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四、读第四节,诗中“也许远古……舒出咏赞的叹息”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咏赞的叹息”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咏赞的叹息”指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诗“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诗人认为,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作者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等词语和句子,表达了作者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同悲同乐、企盼自由自在愉快生活的愿望。
五、读第五节,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通过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出来的?
合作探究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生命像大自然中的“鸟”“云”
“树”一样坦荡自在。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
六、诗歌后三节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第3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换了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第4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第5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入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到大自然中去。
最后一节,点明主旨,生化主题。
七、读全诗,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机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与哀愁。
合作探究
七、归纳诗歌主题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我看
看
思
春风、青草、绿潮
思索生命
飞鸟、流云、大地
自然之美
致敬哲人
拥抱自然
人生意义
热爱生命
渴望自由
板书设计
一、领会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
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人用冰雪聪明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领会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
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⑤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芳草比喻人的离恨之情。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二、拓展阅读
拓展延伸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954年
二、拓展阅读
拓展延伸
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
2.“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二、拓展阅读
拓展延伸
4.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时间:
、
、
;
心理:
、
、
。
现
在
过
去
将
来
伤
感
回
忆
企
望
1.完成课后练习
2.
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请
为四季写一段赞美词(100字左右)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