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
1教学目标评论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学情分析评论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建立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评论
教学过程:
一、就地取材,抓住体积概念本质。
1.谈话引入
师:你们文具盒里有些什么?还能放放下这支笔吗?
师:“为什么你们的文具盒还能放下这支笔,说明什么?”
师:文具盒没塞满说明文具盒里还有空间,放进一支铅笔跟刚刚相比怎么样了?
其实不只是橡皮、铅笔会占一定的空间,生活中的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2.小结: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练习。
二、量一量、比一比,建立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一)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1.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难以比较。(课件演示:将两个长方体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2.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便于计量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二)认识常用体积单位
1.立方厘米
(1)请同学们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2)用橡皮泥做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4)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并试着用手势表示出来。(学生手势表示)
2.立方分米
(1)总结一什么是1立方分米?(板书: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2)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分米的大小,试着用手势表示出来。
(3)猜测验证。(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猜测一下哪个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学生验证。
(4)看一看、摸一摸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5)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3.立方米
(1)什么是1立方米?(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2)师生合作搭建1立方米的正方体。
(3)请同学们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大约能容纳几个人?
实际钻一钻。(学生活动)
(4)感受生活中数学。
(5)用手势表示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三、练习应用,巩固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
1.用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体积。(课件出示)
6(
)
10(
)
3(
)
4(
)
15(
)
2.
下面的立体图形都是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
3.
下面的长方体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学生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