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第
2023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2345678
C
C
D
C
D
9C9
C
20
D
D
C
B
C
D
B
C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权
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
为皇帝的顾
(6分
(2)优势:有
人才;调动
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
决策。(6分
原因:雅典的民
男性公民的民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
政治权利。(6分)
举:雅典民
了一种集体管
(答其中的一次也可以):改革派进行立法规范,调和矛盾;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
义;文学艺术家创作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亻
分
斗争方式:合法
议会斗争)。(2分)时代背景:欧洲经济发展状况未达到
本主义的程度;无
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改革和代议制的
无产阶级政
提
命的深入发展
级生活改善,阶
(12分)示例1
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论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
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需要销往更广阔的
原料
来自于世界各地。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抢占原料产地、销售市场,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贸易的
发展成为形成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蒸汽机车、轮刖
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状况
联系得更加紧密。此
资产阶级还凭借τ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殖民扩张,使亚
等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场中,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观点: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论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英等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使非洲沿海岸、美洲大部、亚
期,工业革命后,英
等国殖民扩张使亚洲绝
分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
分世界的狂潮,亚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总之,殖民扩张使得世界各地逐步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高中2023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北纬30°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纬线附近产生了许多辉煌的文明。下列文明中,处于这条神奇纬线附近的有
①玛雅文明
②古代埃及
③印加文明
④苏美尔文明
⑤中华文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3.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4.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在此,作者
A.再现了历史真实场景
B.刻画了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了上帝精神权威
D.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
5.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对此,马丁·路德疾呼
A.废除神学信仰
B.加强宗教仪式
C.信仰即可得救
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
6.在一次制宪会议上,来自各州的代表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该宪法也被称为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7.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D.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8.“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上述文字中“它”应该指(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9.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领土和人口的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领土和人口统计表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万)
英国
370
5700
法国
360
3650
德国
100
1470
比利时
90
3000
葡萄牙
80
900
A.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B.葡萄牙在好望角和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
C.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D.西方各国由此拓展了对外商品输出的途径
10.以下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B.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侵略的加剧
C.亚非拉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12.该经济体制(政策)不是经济规律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当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相结合而衍生的结果。此经济体制(政策)
A.促进了苏联经济协调发展
B.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允许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D.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13.右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14.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15.1947——1954年,美国制作了几十部电影,用于刻画美国“共产党分子”的形象,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实际上却阴险狡诈且冷酷无情,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对表露出不满情绪的同类下毒手,毫不手软。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二战后美国社会严重分化
B.经济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
C.文化形态中的冷战色彩
D.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破产
16.《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书中,“兄”字意为祭祀时排在前面且能开口向祖先说话的人;弟通“第”,即除兄之外的依次排列次序。下列制度中,与这两个字内涵相关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井田制
17.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8.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疑问:“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
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19.苏俄政府在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1921年5月又颁布法令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一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说明
A.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B.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C.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
D.已放弃了建立公有制经济
20.有史学家称,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因为这两场改革
A.都将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未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C.都由于各种问题步履艰难
D.都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
21.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2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下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该组织
B.协调了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
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
D.致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3.1990年初,欧共体主席德洛尔提出了建设以欧共体为核心的“三环欧洲”设想:以欧共体为同心圆的中心,第二环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七国,第三环为东欧国家。其设想旨在。
A.削弱苏联的势力范围
B.建立统一的欧洲联邦
C.推动欧洲成为最有力的集团国家
D.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实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这说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D.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名不符实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其中
25题
20分,第
26
题
20分,27
题12
分)
25.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6分)
“伟大的创举”指什么?(2分)
26.应对弊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人们不断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还有一些人,他们也看到了冒烟的大烟囱,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
——根据王顺义《简明科学神话》、庞龙《人类的故事》等整理
材料二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选举;他们开始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
——1895年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无阶级“崭新的斗争方式”(2分),并结合所学分析采用这种斗争方式的时代背景(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产阶级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的消费。……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梁河县第一中学高2023届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第
页,共6页